前段时间,大洋的朋友圈里流行一个段子:四月去莆田卖鞋,五月去青海挖虫草,六月去新疆卖葡萄干,七月去山西挖煤,八月去广西卖螺蛳粉,九月去四川卖剁椒,十月份还不能出国就转行微商卖面膜。
这是被疫情阻挡了去路的人肉海外代购们的自嘲,但是现状并没有更好。
日本飞不了,人肉代购就不能开工。
一来一去,冒着感染新冠的风险,还有必须付出的隔离28天的时间成本,就算无视疫情期间暴涨十倍的机票价格,人肉代购依然别无选择,只能停摆。
相比人肉代购,全球购海外买手的情况则好了不少,定居纽约的余小喵,在当地疫情得到控制后,已经可以正常开始直播带货了;4月10日回到首尔的盛太也已经进入往常的东大门买手节奏;身在国内的意大利买手团长丹丹,也能远程操控当地直播团队开工。
一切看起来都在恢复正常。
对于代购买手们来说,疫情就像是一场巨大的压力测试,考验他们在突然切断货源时怎么维持生意,或者说,怎么维持生存。
不飞日本,去新疆旅游的大洋疯狂的30天大洋和小明是一对夫妻档,五年前开始做日本人肉代购,流量基本来自朋友圈口碑传播,代购的品类从美妆产品到零食电玩再到奢品珠宝,基本上客户有什么需求,就带什么,也开了一个淘宝小店方便大家拍链接。
疫情爆发前,两个人的日常就是一半时间在日本采购,一半时间在杭州家里等快递、发货。
今年2月12日,日本宣布从13日零点开始禁止持有浙江签发护照的人员入境,只身在上海的小明来不及叫上大洋,行李都没有备齐,就买了下午飞日本的机票,赶在封国前入了境。
当时所有人都不知道,这场疫情在日本蔓延趋势会如何,也不知道禁令什么时候结束。
“这是我在日本待的最久的一次,整整30天,3月13日飞回上海,又隔离了14天,才回到杭州。
”30天里,小明每天从早上商场开门一直采购到关门,晚上去打烊比较晚的药妆店再采购一轮,往往要九、十点才能回到住的地方,还要把当天采购的货品打包、邮寄,整理第二天要采购的货物。
“当时在日本已经很少能碰到代购了,感觉就像老鼠掉进了米缸,以前需要排队、限购的产品,也都能买到,而且柜员看到我还特别开心。
”经历了国内疫情高峰的客户都加紧囤货,采购需求潮水般涌向小明。
留在家里的大洋陆续收到小明寄回的包裹,“刚开始的物流速度还是比较快的,七八天就到了,后来越来越慢, 比之前都要久,客户每天都在催。
”一直被取消的航班虽然生意火爆,但是疫情的不确定性和日复一日的机械采购,以及订好的航班一直被取消,让小明陷入强烈的焦虑,“我快崩溃了,只想快点回家。
”直到去机场的前一刻,小明还在打包、邮寄。
这一趟,小明差不多采购了之前半年的量,而且手上还留了不少没采购完的订单,“来不及买了,只能让客户理解“。
落地上海后,小明就被拉去一家酒店隔离了,他住的房间窗户正对着酒店进出的大门,每天看着大巴把一车一车的人拉进来送出去,看着放饭的车开进开出,有时候也看到救护车把疑似患者送走。
“这种时候,人不可能不焦虑”,走出这扇门的时候,小明瘦了七八斤。
回到家里,小明有种恍如隔世的感觉,包裹也都到的差不多了,把订单发完,他彻底进入了歇业状态,后来五月份大洋去新疆玩,他也没去,“只想待在家里休息”。
最近这段时间,大洋和小明的工作时间,是上午9点半到11点半,下午1点到3点,没错,就是中国股市交易时间。
他们俩一人坐在沙发上,一人陷在懒人椅里,盯着手机上K线的涨幅,一副资深股民岁月静好的样子。
“也没有完全歇业啦,7月份直邮恢复后,我们就开始接单了,其他的事等疫情过去了再说啦。
”7月1日,直邮恢复后,大洋开始在朋友圈接单停摆的焦虑对于代购事业停摆了焦不焦虑的问题,由于之前30天的超负荷工作,赚了半年代购费的小明倒是把当下的清闲当放假了,“现在飞日本,机票都要上万,而且去了那边也要隔离,一来一去一个月没了,不如安心在家炒股。
”两个人的代购组合确实自己吃饱,全家不饿,但是对于团队化运作的买手团队来说,停摆则意味着切断了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