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古览今,文明,重在传承,贵在坚守。
汉方——瑞士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交流团,打卡第二站,意大利古罗马城与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
罗马古城:2500年前的古罗马与建筑之城的历史神话众所周知,古罗马是世界上传颂千年的一曲不可磨灭的神话。
曾经的古罗马宛如西方的一条巨龙,横跨欧、非、亚三大陆,至今罗马已有2500余年历史。
罗马,古罗马帝国的诞生之地,因其悠久的建城历史而被誉为“永恒之城”。
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两大中心之一,罗马至今仍保留着大量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建筑风格。
1980年,罗马的历史中心区域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定为世界文化遗产。
参观完罗马古城,听着导游讲解古罗马皇帝凯撒大帝的辉煌成就,说实话并没有让我感受到多么震撼,因为作为历史悠久的我们,秦皇汉武唐高宋祖,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哪一个的成就都不低于凯撒大帝。
真正使我感受到震撼的是千年的古城竟然保存的如此完整,仿佛置身于2000多年前古罗马的时空当中。
罗马广场、罗马斗兽场、罗马皇宫、万神殿、提图斯凯旋门、奥古斯都凯旋门、许愿泉、议政厅……为什么他们的建筑能够保存如此悠久?有人说是没有战火的摧残,倒不如说是大家对旧事物的包容。
从中国的历史文化来说,历朝历代的皇宫、皇家园林绝对不比罗马古城的任何一种建筑差,但是我们的阿房宫、古长安城、古洛阳城、老北京城也只能通过文物记载想象当时的盛况……5000年的文明史,30年的仿古建筑加零落的古物遗迹。
古罗马,一个奴隶制国家,后世的任何一个执政者都可以说古罗马的各种糟粕,纵使它有万般恶,但是建筑也是一种文明的体现,需要后世来传承的,需要后世来坚守的,中医也是如此。
圣彼得大教堂:1300年的建设成就永恒建筑的序曲圣彼得大教堂,又译为梵蒂冈圣伯铎大殿,是罗马基督教的中心教堂,君士坦丁大帝在圣彼得墓地上建造了教堂,前面是可容纳30万人的圣彼得广场。
广场长340米、宽240米,被两个半圆形长廊环绕,各由284根石柱支撑,顶上有142个圣人雕像。
广场中央矗立着一座41米高的埃及方尖碑,建于1856年,由一整块石头制成。
方尖碑两侧各有一座喷泉,象征着生命之水。
圣彼得大教堂的历史与基督教发展几乎同步,始建于4世纪,最初为希腊神庙式,后演变为古罗马式并多次扩建重建,风格和结构随之变化。
尽管如此,教堂中心位置和彼得墓的位置始终未变。
整个建筑过程耗时1300多年,反映了基督教在罗马帝国的兴盛。
罗马古城和圣彼得大教堂,2000年古城完善保存和1300年的建筑耗时,我们从中看到的是传承和坚守。
中医药的传承的坚守,汉方在路上……对于中医药传承创新和发展交流,汉方一直在思考,万里长征是一步步走出来的,新方向的发展奋进同样需要持之以恒的坚持与付出。
在中医药文化传播和交流中,多看,多想,多思考,从古今中外不同文明发展的兴衰中,坚定的走出适合独属于汉方自身的文化,对于组织,对于汉方的每个人都至关重要!我们期待,通过这次瑞士中医药大学国际中医药交流,找到汉方与中医药文化相融共生的新路径、新思路,更好建设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的新示范,有力推动中医药的产业化、现代化、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