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嘴村坐落在福田区南部,位于深圳河北岸的“嘴”上。
清澈明亮的深圳河水,由东向西缓缓地流淌着,滋润着两岸的农田,也养育着两岸的人民。
原本不宽的河面,在到达沙嘴村后,一下变得开阔起来,深圳河在这里与南海交汇,形成了著名的深圳湾。
沙嘴村就镶嵌在这交汇处的青山绿水之间。
沙嘴村是一个不大的村庄,由东头、西头、竹村三个自然村构成。
1992 年成立深圳市沙嘴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时,共有常住人口234户,约710人。
村民们基本都是一个姓氏-“欧”。
同福田区大多数只有单一姓氏的村一样,沙嘴村过去也曾经有过一个祠堂,名为“欧氏宗祠”。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深圳城市化的进程中拆除了。
虽然被拆了,可是这个祠堂本身却是大有来头的。
祠堂原址位于西头村的西南,靠近海边的地方。
把自己的宗祠建在大海边,这恐怕是渔村独有的特色,因为渔民们是靠海吃饭的,大海就是他们的粮仓,是他们的衣饭碗。
渔民同大海的深情,犹如农民对土地的依恋。
祠堂座东北,向西南,面向大海。
门框、地板、立柱都以坚固的花岗岩为材料。
大门上方“欧氏宗祠”四字是在花岗岩上凸雕而成的。
奇特之处在于这四个字本身是黑色的,可是“欧”字右边的那个“欠”字旁却用了特别的大红色,显得十分醒目。
门上一副对联:“派流沙嘴,系出平阳”,横批:“御笔题芳”。
为什么“欧”姓的“欠”字旁要单独用红色?门联的横批中为什么会有“御笔”二字?这里面的原委还得从欧姓的来历讲起。
沙嘴村旧貌《姓氏考略》 对欧姓是这样说的:“越王无疆之次子封于乌程欧余山之阳,后有欧氏、欧阳氏、欧侯氏,望出平阳。
《唐书●宰相世系表》说得更详细一些:“夏少康庶子封于会稽,至越王无疆,为楚所灭,无疆子蹄,更封乌程欧余山之阳,为欧阳亭侯,遂以为氏”这两段话都提到了越王无疆。
无疆是以“卧薪尝胆”而闻名千古的越王勾践的第六世孙。
汉朝著名史学家刘向编订的《战国策》一书记述:“无疆,勾践六世孙,兴师北伐齐,西伐楚,与中国争疆。
其後伐楚,楚威王大败越,杀无疆,尽取故吴地至浙江,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於江南海上,朝服于楚。
”无疆四出争霸,最后被楚国所灭。
他的次子名叫蹄,被分封于浙江乌程的欧余山的南面,因古时候以山的南面为阳,于是蹄的子孙便以山为姓,姓“欧”或者“欧阳”。
欧余山据说位于吴兴县(即现浙江湖州市)东面。
《辞海》《辞源》等大型工具书也基本沿袭了这一说法。
沙嘴村新貌但是,关于欧氏的起源,沙嘴村的老人们也有自己的说法,他们认为,欧姓应该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