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极尽精巧的木楼,便是位于山西省运城市万荣县的飞云楼。
很多游客不远千里,来此拍照打卡。
但看完这座木楼之后,可千万别转身就走,因为后面的午门,献殿和正殿,乃是三座元代建筑,它们同样是不容错过的。
所以,拥有这么多珍贵建筑的万荣东岳庙,是当之无愧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我是从山西运城,租车自驾过去的,吃住位置非常近。
下面我们来到万荣东岳庙门口,票价是10块钱。
在门外,我们就能看到华丽的飞云楼。
而东岳庙本身,则是一座道教建筑,内中供奉的东岳大帝,是官方认可的泰山神灵,这种信仰,源于更古老的山岳崇拜。
而东岳大帝的人物原型,多被视为《封神演义》中的武成王黄飞虎,一会我们就能看到了。
到9点终于开门了,走进入口,看到的第一座建筑,便是飞云楼。
这是一座纯木质结构,靠榫卯连接的楼,也因其工艺精巧,便有了“中华第一木楼”的美誉。
它与同在山西的应县木塔,被合称为“南楼北塔”。
因其所在位置,位于古解店镇内,所以它又名“解店楼”,其实现在的解店镇也没多远。
民间有谚云,“万荣有个解店楼,半截插在天里头”,说的便是它。
此楼相传始建于唐代,我们眼前看到的,是明朝重建的版本。
其面阔五间,看似是三层,实为五层,但对游客来说只有一层,因为现在已经不让登楼了。
它的结构乍一看很复杂,实际上有规律可循。
从外侧看它的二楼三楼,均是四面出抱厦,二楼抱厦为三间,三楼抱厦为一间。
从航拍视角看,它也是越高越往内收的结构,这才能稳定,反过来就该头重脚轻了。
而且二三层的区别,并不仅仅在于尺寸上。
仔细看,三层是有垂莲柱的,二层没有,而且三层的勾栏是平直的,没有像二层那么突出来。
可以说三层的前出抱厦,属于是虚晃一枪,反而更显得此楼结构多样。
往上看,二三层每一面的屋顶,都是半个十字歇山顶,而且山花面向外。
然后我们看斗拱,飞云楼共有345组斗拱,上层的不太能看清楚,所以我们重点看下层。
一层正中间的这朵补间斗拱,最为硕大。
上方这五根耍头,我们一眼就能看出来,是龙头耍头。
下方的昂,看形状应该是如意昂,再看两侧,看到这优雅的象鼻子了吗?它是斜的,叫做斜象头耍头。
我们在山西万荣的东岳庙之旅,尚未结束,下面我们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