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出自林则徐任两广总督时总督府衙题书的堂联:“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
林则徐(1785年8月30日—1850年11月22日),字元抚,又字少穆、石麟,晚号侯村老人、俊村退叟等,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人,中国清代后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民族英雄。
林则徐一生遍历地方,治绩卓著。
虽在两广抗击西方入侵,但对于西方的文化、科技和贸易则持开放态度,主张学其优而用之。
在担任两广总督时期,林则徐目睹了西方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这使得林则徐“最先从封建的闭关自守的昏睡状态中觉醒,以全新的态度睁眼看世界”。
在广州主持禁烟运动期间,林则徐在与英国侵略者斗争的实践中意识到国人对西方知识的贫乏、对王朝之外世界的无知,他急于改变“沿海文武大员并不谙诸夷情,震于英吉利之名,而实不知来历”的状况,于是开始有意识有目的地收集外文报刊、书籍进行翻译,以求获得有价值的情报,加深朝廷、民众对“西洋”的了解。
他希望中华民族能拥有大海般宽广的胸怀。
为了解西方的地理、历史、政治,林则徐组织翻译了英国人慕瑞的《世界地理大全》,编为《四洲志》,记述了世界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地理和历史,成为近代中国第一部相对完整、比较系统的世界地理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