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你微信里加的理发师是不是发了这样的朋友圈?春节前的理发店,不管店面大小,大多“人气爆棚”,晚上九十点钟还有理发店灯火通明,坐满了带着困意烫头的客人。
年前做个好看的发型,过年走亲访友都更有精神了。
能不能笑着走出理发店?手机里存着网上找的美女帅哥图片,满怀期待走进理发店,想做个同款。
见了约好的Tony老师/Tom老师/Jason老师......翻出照片,又描述了一番:“想烫个大卷。
”“换个新款的刘海。
”“长度稍稍去点就行。
”理发师拿着你的手机,略看了看图:“没问题,做好之后效果就和这图差不多!”近视的朋友放心地摘下眼镜,期待再戴上眼镜能看到美美的新发型。
在理发师给自己做发型的时候,已经在期待过年走亲访友听到一句句夸奖了。
“好了,您看下效果。
”理发师摘下围在你脖子上的毛巾,为你解开理发围布。
得到好看发型的朋友可以满意地去前台交钱了。
而理发翻车了的朋友,简直眼泪流下来:“丑哭了。
”要不,还是摘掉眼镜,保持朦胧美吧......不能说一模一样,只能说毫不相干有些朋友哭笑不得:“ 为什么理发师永远听不懂我的‘只剪一点点’‘稍微修一下’? ”不但听不懂,理发师还会问:“您觉得哪里不满意?”也没什么,只是和预想中有“亿”点点不一样而已......到底是哪一步出了问题?最可能的原因就是,理发行业普遍培训短、上岗快。
走进一家大一些的理发店,店里个个理发师都有个响亮名头,首席、总监、店长......称呼很浮夸、很“唬人”,价格也比路边小店高出几倍,但给你理发的“首席造型师”可能入行也才几个月。
他不关心你想要什么发型,只想劝你办张储值卡,他不指望你成为回头客,只想捞一波储值钱跑路。
就这样,你花了高价,还得顶着一头“步惊云”同款卷发、“狗啃式”刘海过年。
“为什么老师傅也做不出我想要的发型?”其实,发型好不好看没有统一标准,每个人审美也不一样。
有的朋友在社交平台上吐槽自己的“丑发型”,下面却有人回复:“我觉得很好看呀!”你的Tony老师可能也是这样认为的。
为了避免审美不一导致的“翻车”,就得和理发师多沟通,可不兴“懂的都懂”。
有的理发师自己也说,顾客描述发型越详细越好。
另外,大家总喜欢拿着网上保存的帅哥美女图片,去让Tony老师帮自己做同款,期待颜值一整个大提升。
但是,每个人个性风格、五官脸型都不同,想只靠做发型就达到和明星复制粘贴般的效果,Tony老师只能说:“你这是为难我胖虎。
”Tony老师也不全一样听多了首席、总监的空头衔,又被忽悠着办了几千块的卡,顶着剪毁了的头发,钱包空空地回了家,越想越气:“Tony老师都是骗子!再也不去理发店了!”有些认真实在的Tony老师很委屈:“我学了这么多年手艺,定价又低,和‘割韭菜’的骗子不一样。
”咱们不能因为乱象的存在,就否定一个行业。
也不是店面越大、名头越浮夸就意味着水平越高,有些小区里、学校里的小理发店也可能“卧虎藏龙”。
春节眼看要到啦,你去理发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