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天红木市场近来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儿:话说有一位红木老板,花了十几万元买来了一套红酸枝顶箱柜,可是货到手里他发现不对劲,这顶箱柜竟然是贴皮的!于是,该老板一怒之下,手起斧落,将这衣柜砍开:除了外面的一层薄薄的酸枝皮,里面的都是用胶水粘结的废料。
拿到销售处,工作人员说这是采用了包镶工艺,买主顿时为之气结,之后自是一番口舌,不必多言。
把贴皮说成包镶,卖主脸皮之厚也可堪称一绝了。
“包镶”作为一种古典家具的传统制作工艺,和当下所流行的“贴皮”流程看似雷同,却有天壤之别,前者是“君子坦荡荡”的胸怀,而后者,却是“小人长戚戚”的丑态。
在传世的包镶家具中,多是外表采用黄花黎、紫檀、红木等名贵木料的薄板镶贴在楠木、樟木、杨木、松木等较软木材的表面,经打磨、雕刻而制成的,其轻便、雅致的特点深受世人喜爱。
而贴皮家具则是在表层由一块薄薄的真料粘贴摭盖起来,包裹在里面的却不是红木,而是杂木或者其它木屑、胶水,有的甚至是水泥板块。
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
芸芸众生为了各自的利益而劳累奔波并乐此不疲。
对利润空间大的商品,不良商贩为此是绞尽脑汁,极力获取利润,掺假也成了常事。
这貌似是在顺应商业生存法则,但这种造假行为对行规的破坏实在让人心寒。
再拿当下的手机市场来说,苹果手机性能稳定是大家的共识,同时苹果手机贵大家也是都知道的,那实在想买怎么办?都说网购便宜,好,那我就去网上买。
左右比较,终于敲定心仪的店铺,价格便宜不说,销量还很棒,且好评如潮。
就它了。
哪知,到手的宝贝却是高仿山寨货。
等想着去找卖家说理,才发现为时已晚——你早已经因为那句“即刻给好评就返现20元”而完成了交易。
再说回红木市场,就说大红酸枝,原产地的限制出口让大红酸枝是一路暴涨,一些商人自然是要囤一波了。
从东南亚运到国内,再经加工运输到各地,这其间经了多少道手?而且要另外说明,红木一但进入国内就是不能退货的。
在利益的驱使下,难免有人动起了歪脑筋,明目张胆地用替代木材以次充好自然骗不过行家里手,那就索性在家具外观上做点文章。
于是,并不容易让人察觉的贴皮造假开始暗地流行。
一但有人这么做,甚至你可以大胆想象,吃了哑巴亏的下游红木商人心存不甘,定要将假货放入市场,最后为这事儿买单的不还是消费者么?现在的红木家具贴皮是否已经悄然发展成为一种产业?谁能说得清呢?信任一旦被破坏就很难再建立,在这个造假现象严重的市场一但出现信任危机,行业里的所有人都会收到波及。
怎么办?靠行内人的自觉已经很难奏效,只是希望买家能积累一些红木知识,莫再被低价遮蔽了双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