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锅灶,一个时代的缩影(锅:灶具可类比于)

发布:2024-09-12 浏览:41

核心提示:民以食为天,以食为天的人,总离不开锅灶,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个家庭锅灶间发生的变化,便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陕西省耀县水泥厂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药王山风景区,企业始建于1956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当时号称“亚洲一号”。 上了年纪的老一代人都清楚,耀县水泥厂工人村平房里厨房的状况。早期,每家每户的锅灶旁都有一个风匣,也有人叫风箱。它两三尺长,一尺多宽,与锅灶同高,大都是桐木板制作,里面装一个手柄,手柄的杠杆嵌着一块四周扎有鸡毛的薄木板,实际上是一个活塞。一只手拉动手柄不停地往返,随着“呯啪

民以食为天,以食为天的人,总离不开锅灶,随着时代的变迁,每个家庭锅灶间发生的变化,便成了一个时代的缩影。
陕西省耀县水泥厂位于陕西省铜川市药王山风景区,企业始建于1956年,是国家“一五”计划156个重点建设项目,当时号称“亚洲一号”。
上了年纪的老一代人都清楚,耀县水泥厂工人村平房里厨房的状况。
早期,每家每户的锅灶旁都有一个风匣,也有人叫风箱。
它两三尺长,一尺多宽,与锅灶同高,大都是桐木板制作,里面装一个手柄,手柄的杠杆嵌着一块四周扎有鸡毛的薄木板,实际上是一个活塞。
一只手拉动手柄不停地往返,随着“呯啪”的节奏声,锅灶里的火苗便开始了有节奏地跳动。
做饭时锅灶旁有着明确的分工,丈夫拉动风箱,妻子在锅里炒菜,两个人要配合默契,妻子要猛火,丈夫便使劲儿地拉;当妻子要小火时,丈夫便把煤轻轻压在火苗上,轻轻地拉动手柄。
不仅拉风箱需要技术,锅灶的生火也很有学问。
记得我刚从部队转业到耀县水泥厂时,在锅灶前生火总是闹笑话,不是麦草太湿就是煤放得太多,或者是手柄拉得太猛,火苗一下就喷出来,弄成了黑脸张飞,每当此时妻子都会笑得合不拢嘴。
在欢乐的笑声,以及锅灶里火苗有节奏地跳动中,我关于那个年代锅灶的记忆被牢牢地定格下来。
这些小小的插曲如今想来也别有一番滋味,它就如同工人们锅碗瓢盆般的“交响曲”,看起来平实淳朴,可对于下了班的工人来说,这就是幸福,就是开心和愜意,就是生活最真实的样子。
七十年代末,耀县水泥厂工人村里,家家户户开始用上小鼓风机。
每个家庭逐步由电气化取代了风箱。
小鼓风机虽小,却使更多地人从锅灶旁解放出来,那时做饭只要一拉开关,小风机就轻轻地“鸣唱”起来。
做饭、炒菜方便了很多,还解放了“生产力”, 从此无需小两口一起做饭,还可以抽出一个人来照顾孩子,幸福指数大幅度提升。
1985年,对于耀县水泥厂工人村是难忘的一年。
那年,厂里投资13万元,使1309户职工家里使用上了液化气,从此,耀县水泥厂职工终于告别了小鼓风机,人们的生活又一次通过锅灶间的变化发生了变化。
现在回想还有很多趣事,1985年大伙对于液化气很陌生,好多人不敢使用,都觉得圆圆的钢瓶子象炸弹一样,让人生畏。
为了解决大家的疑虑,当时厂里还组织了学习班,通过专业人员传授使用方法和安全操作规程,并深入到各家各户手把手地教,才使人们慢慢从胆怯到熟悉,从抗拒到接受。
液化气没有污染,蓝色的火苗做起饭菜来既干净又快捷,在当时可以说是对厨房的又一次“革命”。
2014年,耀县水泥厂全工人村又迎来一次锅灶的大改革。
在偏远的黃土高原的耀县水泥厂,家家户户都用上了天然气,人们又摆脱搬运液化气罐的烦恼,从此迎来了做饭更加便捷的新生活。
小小厨房锅灶,在黄土高原深处的工人村里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回忆过往,透过这些点滴变化仿佛看到了时代前进的缩影,看到了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社会在进步,生活在改变,幸福还在继续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文化中国行 豫博里的中国丨锅灶一体炊具:古代先民做饭好帮手 下一篇:[汉典装饰公司]室内装修如何做好预算表才能省钱(汉典装饰公司)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