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2021年,不得不说我国动植物界好消息接连不断传来。
江苏发现“活化石”仙女虾、三江源屡现“神鹿”、辽宁“活化石”双蕊兰、云南发现印度野牛幼崽、“消失百年”的三大物种:大花石蝴蝶、异叶苣苔、竹生羊奶子再次“重生”、广西某村发现金猫现身、“杀一只灭全家”的冠斑犀鸟......等等,这些还都是个例,只是众多好消息中的一部分。
浙江发现仅此一只的天目臭蛙正巧,上月底国新办集结了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等单位,一起刚刚召开了关于我国自然资源现状的新闻发布会。
据相关数据统计,此前我国统计有300多种濒危野生动物种群,现状有了明显改善。
如今建立的各类自然保护地已经近万处,森林覆盖率和蓄积量连续30年保持双增长,超百种濒危珍贵物种实现恢复性增长。
此外,90%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65%的高等植物群落、71%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都得到有效保护。
而物种方面,尤其是重点保护区域的黄河三角洲、正式“转正”的国家公园,好的生态环境助力珍稀的东方白鹳拥有最大的繁育基地、秦岭朱鹮从7只增长到5000多只、海南长臂猿从5只增长到35只、极度濒危的野生华盖木从6株增长到1.5万株,乃至比如雪豹、长江江豚、黑脸琵鹭等等成为常客出现在人们的视野,这些都是近些年来对物种保护、环境保护做出的努力而收获的成效,可谓可喜可贺!这不,祁连山公园在10月12日正式“转正”为第一批国家公园后,近日该“万宝山”又出现了一宝:8只“顶级食肉兽”豺再继此前红外相机拍摄到14只豺活动画面后又被管护人员偶遇了!此次拍摄到的画面是保护站的管护人员用手机近距离拍摄的,可谓十分罕见。
那么问题来了,豺作为“四大猛兽之首”它究竟多凶猛?管护人员如此近距离拍摄,是如何做到的,人类偶遇又应该怎么办呢?北纬35度秘境——祁连山国家公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祁连山国家公园位于北纬神奇的35°线上,位于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交汇地带的祁连山北麓,不仅是重要的自然保护基地,更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以及水源涵养地。
此前祁连山公园是首批设立的10个国家公园体制试点之一,如今已经正式“转正”,总面积高达5.02万平方公里,涵盖森林、草原、荒漠以及湿地各大地形区,林地总面积63.18万公顷,森林覆盖率高达14.16%,草原植被平均盖度超50%。
在自然资源方面,祁连山国家公园凭借独特的生态系统,不仅是青藏高原北部的“固体水库”,是700多万头牲畜和600多万人生产生活用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