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建神宫的木材都是从台湾运来的樟木。
木料运到旅顺那几天,日本人规定渔民一律不准出海打鱼。
由于木料过于粗大缺少相应的运输工具,遂采用人工拖拉的方式运到工地,参与拖拉木料的是日本军人和旅顺工科大学的日本学生。
中国人负责清理道路,更换交替拖拉垫用的圆木。
修建神宫,日本军人和旅顺工科大学学生从海边往工地拖运香樟木场景。
1958年4月4日,旅大市政府决定拆除神宫建棒棰岛宾馆。
神宫东边的侧殿木料40万元卖给地方国营旅顺市制材厂做樟木箱子,还有一部分边角余料做烧柴处理了。
在旅顺目前发现有两种规格的樟木箱子,一种是规格稍小些的樟木箱子。
据李懋庄老人们回忆,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本国内物资困乏,在旅顺修建神宫的日本技术人员生活也陷入窘境。
为了改善生活,日本木匠将建神宫的樟木板材截成短板晚上偷着带出工地,在租住的房子里加工成规格较小规格的樟木箱子,卖给当地的老百姓。
李懋庄老人家里有一个当年买的小樟木箱子。
另一种是规格较大的樟木箱子,是旅顺制材厂制作的。
80多岁的葛乐同老人家里还有这种规格的樟木箱子。
这是葛乐同老伴刘翠玉在旅顺老百货工作时,找旅顺木器厂主任买到的。
当时花60 元买了一对,自己留下一个,另一个给小叔子结婚用。
这个箱子已经跟随老人60 年了,打开箱子上盖,仍可闻到一股淡淡的樟木特有的清香。
箱子上盖里盖有一个红色印章,上书:地方国营旅顺市制材厂验讫,可以看作是身份证明或防伪标志。
上盖里面还有拔出钉子眼的三处锈迹,说明木料是用过的。
据当年在旅顺市政工作的朱源贵老人讲,旅顺胜利塔下的大长条凳子就是用神宫的木料做的。
老人告诉我,不信你去闻闻现在还有香味。
据说,当初那大长条凳子还丢了几个。
前天一网友留言,日本建造的神宫,旅顺人称大庙,听我母亲说建大庙时有一位建庙的师傅还住在我们家,他拿一块木板是樟木,我们家把它做洗衣板,我1968年下乡前还用。
香樟木又名乌樟,是常绿乔木,生长期缓慢,是传统的稀有名贵木材,仅分布在长江以南以及西南地区。
香樟木整树有香气,木质细密,纹理细腻,花纹精美,为此能够散发出特殊的浓郁的香气,经年不衰,这种香气使得香樟木家具有着独一无二的实用功能:防虫防蛀、驱霉隔潮。
羊毛、羊绒、丝绸、棉麻、羽绒等高档衣物,邮票、字画、书籍等收藏品放入香樟木制作成的樟木箱其中,不但不虫不蠹不发霉,而且气味芳香,沁人心脾。
香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