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房子门楼上保留下来的门匾,其实不光是文字含义隽永,富有哲理。
其实还能从中看出这户人家姓氏源流。
这一点大家不知道吧?在前面几期的看门匾学国学系列文章中,前面八期一直发的都是荫城镇荫城古村的门匾。
粗粗一算,已经发表了24户门匾照片(含重复的)。
这在一个古村中,也算数量庞大的。
当然还有没发表的,不着急,慢慢来。
今天给大家看一个稀罕的,暗藏玄机。
看这个荫城镇荫城古村的门匾:宝树流芳宝树流芳。
字好懂,意思也能明白。
但是,仅仅是说一株宝树散发香气吗?当然不是。
这户门匾是告诉我们,这家人姓谢。
Why?因为有谚语说:堂上有宝树,这家准姓谢。
宝树是谢姓的代名词,宝树堂是谢姓的堂号。
谢姓是中国一个著名的姓氏,至今绵延繁衍2800多年不间断,每一代都有记载,这种现象实属罕见。
为什么说“宝树”就是指谢家呢?原来,这还有一个故事。
《世说新语》载:东晋孝武帝大热天乘着轿子路过谢安的宅院,在树荫下休息。
树荫很凉爽,孝武帝精神倍增,就问左右随从:“这树是谁家种的?”随从们答:“谢家所种。
”孝武帝就夸赞说:“谢家之宝树也!朕若得之,可卜长生。
”并亲书谢安宅为“宝树堂”。
皇帝金口玉言,从此,宝树一词就指代谢家了。
宝树世泽。
福建泉州市谢氏大宗祠内匾宝树长青。
福建泉州市谢氏大宗祠内匾此典故还被后来的初唐四杰之一的王勃写入《滕王阁序》:“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
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
”此文大意为:如今我抛弃了一生的功名,不远万里去朝夕侍奉父亲。
虽然称不上谢家的“宝树”,但是能和贤德之士相交往。
谢安,别名安石,他是晋孝武帝的丞相,人称谢太傅,功勋卓著。
《晋书·谢安传》记载:“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因此有“东山再起”的成语,表示免职以后再度掌权的意思。
这可是褒义词哦。
所以以后也有用东山堂代指谢姓的堂号。
除了宝树、东山代指谢家之外,在谢姓人家聚集地常见的门匾题字“家传玉树,门接乌衣”中,玉树、乌衣也都是谢姓的代名词,也各有典故。
《世说新语》载:谢太傅问诸子侄:“子弟亦何预人事,而正欲使其佳?”诸人莫有言者。
车骑(谢玄)答曰:“譬如芝兰玉树,欲使其生于庭阶耳。
”太傅谢安问众子侄:“子侄们又何尝需要过问政事,为什么总想培养他们成为优秀子弟?”大家都不说话。
车骑将军谢玄回答说:“这就好比芝兰玉树,总想使它们生长在自家的庭院中啊!”乌衣的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