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对汉字最大的争议莫过于「简、繁之争」,在网络上甚至形成了「简体党」或者「繁体党」互撕。
经常看我文章的读者应该都知道,我是支持简化字的,这不是简单的「价值观」和先入为主的「既定立场」,而是基于两点:文字学的学理。
详细了解我国建国以后文字改革的过程。
我是不需要查字典就基本上认识甲骨文、金文,我从来不认为「认识繁体字有助于继承什么传统文化」等等之类的论调。
目前网络上有过一些文章,我觉得深度是不够的,所以,将会用一系列文章谈一下简化字问题,不撕不喷,我只希望起到一种「兼听则明」的作用。
比如:繁体党经常诟病的「万能符号:又」的类推——「汉、欢、难、鸡」等等,我从来没有看到有人给出很好解释。
简单来说这其实是一种「路径依赖(Path-Dependence)」带来的「类推难题」,这不是简化字的缺陷,不管繁体、简体都大量存在这种问题,不懂文字学就不知道,也可以说这个问题在世界上所有语言文字中都存在。
本文先谈简化字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