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悉我们的朋友应该都知道,2017年4月,我们把排练室从黑桥搬到了宋庄。
一直想找机会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间排练室。
哥几个只要在北京,有事没事都会来这里坐坐。
相比黑桥的排练室,位于宋庄的这间更宽敞也更完备。
当初刚得知黑桥即将被拆的时候,大家就开始为下一个排练室选址。
同样作为“北漂”,房租也是我们考虑的重要因素。
宋庄的房租相对便宜,空间又大,偏僻而安静。
思前想后,2016年年末,我们终于租下了这间毛坯房。
然后就开始了漫长的装修工程。
这间排练室凝固了哥几个很多的心血,非常多细节都是毛川亲自完成的。
所以在排练室,东哥总会称他为“毛工”。
每次谁的东西坏了,大家都会喊:“毛工!过来帮忙修修这个。
”毛川也没架子,撸起袖子就干,看着东西被自己修好,也是蛮有成就感。
2016年末到2017年6月,这半年间,排练室一直处在装修状态。
拆拆装装,修修补补,最终才得以成型。
排练室分为上下两层。
一楼主要有控制室、排练大厅、乐器修理间和一个小小的厨房。
排练大厅被两扇玻璃门隔开,平时乐队就是在这里排练。
负责设计排练室的设计师小文,是毛川和小鱼多年的好友。
提及关于这间排练室的事情,小文告诉我们,毛川算是被自己宠上天的客户了。
小文开玩笑的说,排练室的设计稿和最终成品基本没有一处相同。
但其实这和乐队写歌非常像,有时发布的最终作品也常和最初的demo截然不同。
排练室亦是如此,在经过无数次想法的碰撞和修改后,前期的设计稿基本被一点点的舍弃了,变成了一个全新的模样。
排练室设计上的前期想法也非常多,设计灵感就是来自于他看过的一部老电影《美国往事》,设计元素从影片中20年代纽约的古老建筑中提取,与现代元素融合。
几乎是毛川每接触一个新鲜的玩意,看段好玩的视频,就会冒出一个新想法。
去美国演出回来的第二天,时差都没来得及倒的毛川马上找到小文:我有好几个新想法。
于是,乐队自己的“发明成果”被搬进了这间排练室。
在这里,哥几个都有属于自己的小调音台,配着显示器,乐手可以独立调节自己返听的控制系统,方便且直观。
这套系统是毛川和乐助大洋研究数月而成,毛川给他起名叫“Tree”。
其中的新想法还包括了——厨房。
厨房是毛川的“特殊要求”,常常呆在排练室的他,没事就喜欢在这里做做菜。
毛工爱说的一句话就是:“每次出去演出,都是你们照顾我们,到我们的地盘儿就让我们照顾你你们吧。
”他说的照顾不只是做一餐可口的饭菜上的照顾,还有洗碗烧水泡茶扫地……有点婆婆妈妈的温柔。
在一楼的角落里,有间小小的屋子,这里是乐器修理间。
平时堆放着我们出去演出所需的乐器和修理乐器的工具。
沿着排练大厅一侧,可以上到二楼。
这里就是我们的休息区。
推开窗户,红砖绿瓦的小房子映入眼帘。
这里安静得像是从不属于北京的一部分。
夏天的午后树影婆娑,只能听到蝉叫声。
休息室旁边是办公区域。
办公室的颜色和控制室的墨绿色相互呼应,有种大卫林奇的味道。
从毛坯房到如今,这间排练室安放进了许多新的东西,也保留了一些承载我们回忆的旧物件。
这台古典钢琴陪伴乐队已经有10年之久了,如今它已经失去了使用功能,但是却陪着我们从黑桥搬来宋庄。
还有这张红色布艺沙发,它也是有很多年头~当初MAO Livehouse创办的时候,大家从旧货市场搬回来,一直用到现在,周围都已经开线了,却还是舍不得扔。
摆在排练室竟然还挺好看。
这种录音机你们小时候见过吗。
emmmm…这可能是哥几个买给自己以后宝宝的玩具?2016 年“like a bird”巡演中的照片。
一些旧的效果器模块。
米姐曾笑称这些东西之于男生,就像是女生化妆包里的口红,每个区别都不太大,但是永远觉得缺一个色号。
一台打字机旧得非常好看。
这些旧CD和常停在排练室门口的摩托车一样,只是冰山一角。
毛川曾经说过,自己不管再穷都会弄一个能让哥几个一起排练的地方。
预算少就小一点,有钱了就弄大一点儿。
之前也有过一个不到15平米的排练地点。
因为它实在太简陋了,简陋到都不能称之为排练室。
虽然那间排练室很简陋,当时的日子也不算悠闲,但毛川讲起来还是很感慨:那时为了省钱,就去买份白菜炖肉,每次只吃一块肉,然后用排练室的小煤炉子热一热,撕些新的白菜帮子就继续第二顿…直到已经没什么油水才肯扔。
如今算是苦尽甘来,但是那一口白菜帮子的印象,到底是比肉还深刻且令人回味。
为了写这篇稿子,我和设计师小文聊了聊。
我问她:乐队搬离待了很多年的黑桥排练室,你有没有在设计细节上刻意还原黑桥某个部分?让大家觉得有亲切感?小文摇了摇头:“黑桥排练室是毛川一手改造的,也是他生活很久的地方。
他跟我聊过一些黑桥改造的趣事,对于这段记忆,我思前想后,选择了设计留白。
排练室是承载乐队和朋友们回忆的地方,应该由他们自己打造。
”其实,乐队对于打造一个属于自己排练室的执念,不仅仅是「拥有」那么简单。
就像小文说的,他们很多时候是把排练室当成某个人生阶段的载体,那些和最亲密的人一起制造的故事、那些碰撞的想法、那些难以割舍的回忆,统统被装在了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