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
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这是白朴的《天净沙·春》,对于春的歌颂,一直都是文人墨客们永恒的主题。
踏春,是一项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
在温暖的春天里,带上家人或是邀上朋友,一同前往郊外,和大自然亲密接触,这就是踏春最好的方式。
据了解,踏春这一习俗从先秦时代就已经存在,而且还曾形成过流传甚广的“上巳节”。
中国传统是以“天干地支”来计时的,在三月上旬的第一个巳日,就被称为上巳。
在这一天里,大家就会结伴出游,亲近大自然,并且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
在魏晋之后,上巳节被固定为农历三月初三,并且广为流传。
而在宋朝之后,这一传统节日却逐渐被大家所遗忘。
如今,部分少数民族,依然会在农历三月初三举行盛大的庆祝活动,而且还留有很多传统“上巳节”的影子。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发展,踏春这一活动,已经变得非常广泛,也不再局限于某一个特定的时间,只要是在温暖的春天,甚至是冬日的暖阳下,男女老幼都可以出游踏春。
立春,作为传统24节气当中的头一个,一直都受到大家的重点关注。
而立春前后,往往也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春节。
2019年,立春当天也正好是除夕,春节就成为了踏春的绝佳时机。
踏春,自然是要往外走了。
大家平时都在喧嚣的城市中呆着,难得有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于重庆这座少有阳光的城市来说,更是如此。
只要有太阳的日子(夏天除外),都可以出去踏春,还有啥好挑剔的。
而阳光一旦出现,借此机会出游的人就显得更多了。
大家都是拖家带口,一路上嬉笑打闹,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同时也能与家人和朋友共享这幸福时光。
小小的盆栽被悬挂在石桥边,红花自有绿叶来搭配,让原本单调的石桥也变得生机勃勃。
可能这些位于边缘的小花没能引起大家的关注,但它们依然点燃了美好的春日。
天空中飘来了许多透明的泡泡,在阳光的照耀之下,映照出迷人的色彩。
虽然泡泡只能停留很短暂的时间,但是在它们停留的那些时间里,如此绚烂就足够了。
小朋友也玩起了滑板,想想当年的自己,可是没有玩过这么高端的玩具,也怪自己技术太差,没办法适应这种“高科技”产品。
平日里,对于孩子有所亏欠的父母,此刻也悉心地陪伴在孩子左右。
亲子互动时间,踏春正是一个好机会。
在溪水边小心翼翼地嬉戏,或许还能捕捉到一些蝌蚪,儿时的回忆,此刻又涌上心头。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这一句算是描绘春天的佳句了,蝴蝶在花朵之间嬉戏,翩翩飞舞间也帮助花儿授粉。
更加勤劳的蜜蜂,则正在忙碌地采集花蜜。
相比于蝴蝶的嬉戏,蜜蜂在授粉这件事情上,就显得更加专业。
在广阔的花丛里,盛开的鲜花更是让人赏心悦目。
这是一种名为虞美人的花,看到它你一定就想到了罂粟,也别奇怪,因为它和罂粟同属于罂粟科植物。
这成片的花丛,也成为了大家拍照时的首选。
当我们置身于花丛之中,不仅满眼都是花朵的俊俏模样,还能够嗅到空气中独特的花香。
这些花朵也并非杂乱无章,而是有序地进行了排列和规划。
不同色彩的搭配与组合,甚至还拼凑出了文字。
“共同创卫”,正好符合当下创建卫生城市的背景。
原本就光彩夺目的长廊,如今又新增了装饰,让它看起来更加夺人眼球。
长串的彩色风车悬挂于长廊的两侧,不同颜色的风车在春风的吹动下,不断地旋转跳跃。
“悉悉索索”的声响,伴随着转动的画面,如此良辰美景,实属难得。
而长廊里,出游的人也被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所吸引,纷纷拿起手机拍照留念。
多彩的风车和艳丽的长廊一起,组合成这里最耀眼的“崽”。
而风车也不仅仅有这些小家伙,在花丛里,还有更大的风车,以自己独特的姿态来迎接游人的审视。
看到风车,脑海里就止不住响起童年里的那一首歌:大风车吱呀吱哟哟地转,这里的风景呀真好看,天好看地好看,还有一起快乐的小伙伴……春节踏春,正是好时候,愿大家都能够平和地享受这一份安宁。
重庆游品原创,禁止任何形式的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