湛江,广东省辖地级市,位于中国大陆最南端 雷州半岛上,地处粤桂琼三省区交汇处,界于东经109°31'-110°55'、北纬20°-21°35'之间;南濒南海隔 琼州海峡与 海南省相望,西临 北部湾,背靠大 西南,东与 茂名市相连。
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辖区总面积1.326万平方公里,辖5县(市)4区,常住人口730.5万(2017年末)[1]。
秦皇统一中国后,湛江辖地归属象郡。
唐贞观八年,改东合州为雷州,直至清代,属雷州府。
1946年,成立湛江市政府,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1950年,湛江市人民政府成立。
1983年,湛江地区建制撤销,湛江市和茂名市改为省辖市。
湛江海陆空交通发达,是粤西和北部湾城市群的经济中心,是中国大陆通往东南亚、欧洲、非洲和大洋洲航程最短的港口城市[2],是中国海军南海舰队司令部所在地,是全国首批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2]。
2019年1月,湛江入选“2018年WFBA中国最具投资潜力城市50强”榜单。
市名由来 1899年 湛江,晚清政府与法国签署《广州湾租借专条》, 广州湾,被强租法国。
中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闻一多先生写下了名篇《 七子之歌》(澳门、香港、台湾、威海卫、 广州湾、 九龙、 旅顺大连等七处“失地”),其中第五章便是“广州湾”湛江。
湛江市区历史上属 遂溪、 吴川两县。
隋至唐初,郊区 湖光镇旧县村曾先后为 铁耙县、 遂溪县县治;南宋景炎三年(1278年),宋帝昺即位于市区硇洲岛,升 硇洲为翔龙县;明洪武年间至清雍正年间,曾先后在市郊旧县村和东海岛设置椹川巡检司。
1899年,法国强租当时名曰“广州湾”(今湛江市区),对外贸易盛极一时。
1943年,日军侵略者从法国人手中接管“ 广州湾”,到45年日本投降后,民国政府于当年9月21日光复广州湾,以原范围划设市治,因史上曾属椹川县,境内 东海岛曾设椹川巡检司,古“椹川”亦有称为“湛川”,故定名“湛江”市。
建制历史 据出土文物考证,湛江辖地远在 新石器时代晚期(约4000年前夏、商之间)便有了人烟。
[6] 遂溪县 鲤鱼墩贝丘遗址是距今7000—80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人类居住遗址,是 雷州半岛最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
[7] 秦皇统一中国后,湛江辖地归属 象郡。
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部 徐闻、 海康、 遂溪三县属交趾部徐闻县;北部 吴川、 廉江两县分属交趾部高凉县和 合浦县。
[8] 以后,南部三县先后属 交州、 合州、 南合州、 东合州。
至唐贞观八年(634年),改东合州为 雷州,直至清代,属 雷州府,北部两县先后属广州、罗州、化州,至明清属 高州府。
[6] 清光绪二十五年十月(1899年11月)法国胁迫中国政府签订《中法互订广州湾租界条约》,将雷州府的遂溪、高州府的吴川两县属部分陆地、岛屿以及两县间的麻斜海湾划为法国租界,统称“ 广州湾”,划入法属印度支那联邦范围,设广州湾行政总公使署,受安南总督管辖。
法国殖民当局又根据最早进入广州湾的法军军舰“白瓦特”(Bayard,又译“白雅特”)号,将广州湾城命名为“白瓦特城”(Fort Bayard)。
[6] 民国32年(1943年)2月,复为日本侵略军占领,曾建立极为短暂的日伪政权。
[6] 1945年8月18日,中法签订《交收广州湾租界地专约》,经历 法国和日本47年管理的广州湾重新回归中国。
从这一年起,广州湾正式改名为湛江市 [9] 。
1946年2月15日成立湛江市政府,隶属广东省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7年(1948年)3月改隶属第八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民国38年(1949年)5月,改隶十四区行政督 察专员署。
位置 湛江市位于东经109°31'-110°55'、北纬20°-21°35'之间,包括 雷州半岛全部和半岛以北一部分。
东濒 南海,南隔 琼州海峡与大特区海南省相望,西临 北部湾,西北与 广西壮族自治区毗邻,东北与本省 茂名市接壤。
市区位于雷州半岛东北部,东经110°4'、北纬21°12'。
[11]地貌 湛江的陆地大部分由半岛和岛屿组成,多为海拔100米以下的台阶地。
全市总面积中,平原占66.0%,丘陵 湛江占30.6%,山区占3.4%。
[11] 北部低丘陵区,地势最高为廉江市北部、西北部,以海拔80-250米的低丘陵为主,有湛江最高点双峰嶂(海拔380米)与数十座100-300米的峰岭并排,形成一道屏障。
其余山地多呈扁馒头形小山丘,沟谷较宽,丘陵疏矮,起伏不大,坡度8-15度,相对高度在30米以下,海拔高度在50-100米之间,少数达150米。
丘陵渐靠河谷,亦渐为低矮。
其中穿插的沟谷,切割明显。
[11] 半岛缓坡台地,三面临海,台地略有起伏,无明显峰谷,地势较平缓,坡度3-5度。
在大片缓坡地之间有水田、小溪或冲刷沟等切割。
以火山喷发遗迹的小山较高,地势向四周逐渐变低。
较高的山岭有螺岗岭(海拔223米)、仕礼岭(海拔226米)、石卯岭(海拔259米)、石板岭(海拔245米)。
螺岗岭以南地势平缓,东西部皆为台地,台顶平坦,周边较陡。
[11] 沿海平原区,以河流冲积的滨海平原为主,部分为滨海台地,地势平缓,起伏极微,坡度1-4度。
滨海平原海拔0.8-3米。
区内河流纵横交错。
[11] 湛江海岸线长达1556公里,约占全省海岸线的2/5和全国的1/10,为全省之最;拥有148.7万亩海洋滩涂,占全省的48%,也是全省之最。
湛江东海岛面积达286平方公里,为全省最大的岛屿,是全国第五大岛屿。
气候湛江湛江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的低纬地区,属热带和亚热带季风气候,终年受海洋气候调节,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年平均气温23℃,年平均雨量1417-1802毫米。
4-9月为多雨季节,8月雨量最多;10-3月雨量较少,常有旱情出现。
夏秋之间热带风暴和台风较为频繁。
年平均日照时数1817-2106小时,年≥10℃积温8309-8519℃。
低压、热带风暴、台风登陆影响频繁。
据建国后的统计,从1951-1990年40年间,登陆和影响本市的7级以上台风82个,每年平均2.05个;雷暴日数多,年均雷暴日85-108天。
水文 地表水资源较缺,全市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75.77亿立方 湛江(18)米,客水径流量88.81亿立方米,共164.58亿立方米,人均3777立方米,耕地亩均3141立方米。
地下水资源丰富, 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北部同属雷琼自流水盆地,汇水量大,以市区为主体的半岛东北部,有热流体储量最大的低温地热田,储集大量温度在33-46℃之间的热矿水,并发现52处一项或多项元素达到中国饮用矿泉水标准的热矿水。
麻章区月岭泉、农场大泉,遂溪县牛鼻泉、司马塘大泉、东坡岭大泉,雷州市湖仔大泉、英岩石大泉,徐闻县军湖龙泉、附城稀饭锅大泉,廉江市竹寨温泉等,是市内名泉。
[11]土壤 湛江既有热带土壤基本类型,也有滨海地带土壤分布,共有 赤红壤、 砖红壤、滨海沙土、滨海盐渍沼泽土、滨海盐土、潮沙泥土、 沼泽土、 火山灰土、菜园土、水稻土等10个土类,以红壤居多,湛江因此有“红土地”之称。
其分布大体是北纬20°40′以南地区为砖红壤,占土地总面积一半以上,是本市最主要的土壤类型;北纬20°40′以北地区为赤红壤;沿海地区为海滨沙土、滨海盐渍沼泽土和滨海盐土;九洲江和鉴江沿岸两侧为潮沙泥土。
[11]植物 湛江热带亚热带作物资源极其丰富,是中国重要的 糖蔗、 水果、 蔬菜和最大的桉树、剑麻等热带作物生产基地,著名的 菠萝、香蕉、 芒果、红橙之乡。
[12]矿藏 境内已发现多类矿藏33种、矿产地155处,最有开发价值的是 硅藻土、澎润土、 泥炭土、 高岭土等“四土”资源,濒临湛江的南海北部大陆架盆地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
湛江还拥有全球两个、中国唯一的 玛珥湖世界地质公园 湖光岩和火山峡谷群,拥有中国面积最大的 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近海面积最大的珊瑚自然保护区和“海上国宝”—— 中华白海豚第二大种群区。
湛江雷州半岛东北部有目前全国面积最大、热流体储量最大的低温地热田。
湛江是南中国海上石油(油气)开发服务的重要基地,濒临湛江的南海是世界四大海洋油气聚集中心之一。
湛江高岭土矿床是我国目前最大型的高品位、大储量的高岭土矿床。
湛江廉江的银矿储量为676.15吨,为全省最大的银矿。
湛江老八景: 湛江湖光岩、 观海长廊、 寸金桥公园、 湛江南亚植物园、 东海岛 中国第一长滩、 南三岛、 硇洲岛、 湛江港湾 湛江新八景: 吉兆湾、 天成台度假村、 特呈岛、 鹤地水库、雷王故里( 雷祖祠、 雷州西湖公园、 雷州三元塔公园、 苏公亭、 十贤祠、 高山寺、天宁寺、 雷州市博物馆、 雷州石狗等)、 广州湾法国风情街法式建筑遗址(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广州湾法国警察署(法军指挥部)旧址、 维多尔天主教堂、 基督教福音堂、法国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广州湾商会会馆旧址、赤坎老街等)、 三岭山国家森林公园、菠萝种植园(曲界、前山、锦和等乡镇)。
大型主题热带风情园林公园: 寸金桥公园、 南桥公园、 北桥公园、 海田公园、 湛江滨湖公园、 南国热带花园、 观海长廊、 中澳友谊花园、 绿塘河湿地公园、 霞湖公园、 霞山绿苑、 湛江海滨公园、 渔港公园、 瑞云湖公园、 银帆公园等。
湛江古商埠赤坎历史游: 赤坎民主路旧建筑群, 中山二路, 九二一路, 民主路、 民族路, 民权路, 和平路,三和街,幸福路, 广州湾商会会馆, 南华大酒店, 宝石大酒店, 大中酒楼, 许爱周故居,湛江第一老街-- 古老渡, 赤坎老街,开埠的 赤坎古井, 赤坎大通街。
霞山区主要法式建筑遗迹: 广州湾法国公使署旧址, 广州湾法国警察署(法军指挥部)旧址, 维多尔天主教堂(又名 霞山天主教堂), 东方汇理银行旧址, 霞山福音堂, 法国爱民医院旧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