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性父母》作者:倪良冬(南京朴凡心理咨询工作室心理咨询师)当我做生命工作与人谈话的时候,有时候对方会说:“你要是做我爸爸就好了!”第一次听到这样的话的时候,我心里一惊,原来自己默默地扮演了一回“好爸爸”,慢慢地工作这些年下来,也能够体会我们的工作还真是像替代性的父母的感觉。
替代性的父母填补了父母局限的部分,一个人成长过程中会有很多这样的人,也正是因此我们得以长大成人。
我的父母只有我一个孩子,照理说对我的爱与照顾算是比较多的了,然而,由于当时家境贫穷,父母大部分的精力放在生存方面,我于是有很多替代性的父母。
有长辈的亲戚帮忙带我教我走路,有堂兄弟姐妹陪我上学和玩耍,有很多很好的老师给予我学业的教导……这些人在我脑海里都历历在目,这些人身上很多很好的品质也如我父母给我的一些品质一样流淌到我的生命里了。
我脑海里会有一个画面,如果父母是不会游泳的人,如果他们想教孩子游泳,一种方法是自己学会游泳来教孩子,也可以让会游泳的老师来教孩子,这个会游泳的老师就是替代性的父母,我常常鼓励人有更多替代性父母,因着这些替代性父母,这个的生命变得更加的丰富。
但,说是替代性的父母,不是真的代替别人的父母。
有一次,有位妈妈带着孩子找我谈话,说是与孩子的父亲离婚后不来往,想要让孩子跟男性的我多谈话。
我隐隐有点担心我被放到代替孩子父亲的位置上去了,我心里想的是:不管妈妈和孩子对孩子的父亲是什么态度,我会一直带着尊重孩子父亲的感觉与这对母子去谈话。
替代性父母有使命完成的一天,当对方内化了替代性父母的功能,就像不会游泳的孩子学会了游泳一样,这个时候教练就光荣下岗了。
真实的父母或许也是替代性父母,随着孩子一天一天长大,孩子越来越多地形成自己的内在父母,慢慢不再需要这个外在的父母照顾了。
这个时候父母是不是能一边为孩子高兴,也带着一点忧伤为曾经的这一段关系告别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