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观察者网专栏作者 扬之】 从4月9日至4月13日,德国进入“复活节” (Easter)假日。
在基督教文化中,“复活节”属于最重要的节日之一,分“受难三日” (Triduum Paschal)和“复活三日”(Triduum Sacrum)两部分: 前者包括周四的“濯足节”(耶稣与十二门徒的最后一顿晚餐)、第二天(周五)耶稣被钉上十字架,以及尸体被放进墓穴的“圣周六”;后者包括耶稣“复活日”(周日)以及之后的周一与周二。
这个节日之所以重要,因为它在“一死一生”中让人们记住痛苦(基督遇难)并看到希望(耶稣复活)。
今年的“复活节”非同寻常,世界各地正在程度不同地战斗在抗疫的“生死线”上。
由于许多国家禁止包括宗教仪式在内的各种集会,从教宗到下面的神父们,都不得不面对空空如也的教堂,通过现代通讯工具,向困在家中的信众们发出鼓舞的信息。
有些不愿放弃传统形式的教区,设法租下“汽车电影院”(Drive-in theater)这类设施,以便信众们共同庆祝耶稣的复活。
所谓“汽车电影院”,就是观众凭票开车进入一广场,坐在车里面对超大荧幕看电影。
这种文化娱乐方式诞生于上世纪30年代汽车工业飞速发展的美国,后来普及到欧洲等地,五十和六十年代进入鼎盛时期,之后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
没想到,这次的疫情,倒让“汽车电影院”赢得了重放异彩和经历“第二春”的机会:在全民“禁足”的日子里,又偏偏赶上春暖花开的节假日,在家憋了两三周的德国民众重新发现了汽车电影院的“妙用”:既能和全家人一起出户娱乐,又不违反政府关于两人以上聚会的禁令。
欧洲媒体夸奖这样做颇有创意,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