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市,简称“绵”,别称绵州、涪城,四川省辖地级市,省域副中心城市,Ⅱ型大城市,三线城市。
绵阳市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州郡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
境内边堆山遗址出土有4500年前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陶器;是诗仙李白以及“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的出生地,黄帝元妃丝绸之母嫘祖的故乡,夏王朝的缔造者大禹的诞生地。
素有“富乐之乡、西部硅谷”美誉,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的科技城,重要的国防军工和科研生产基地。
绵阳历史上名人辈出,而在近现代,也涌现了一大批能人志士,他们都是值得我们缅怀的先辈!王右木(1887年-1924年),四川江油市武都镇人。
他创建了成都的党、团组织,是建党初期成都革命活动的倡导者和领导者,为成都革命运动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早年留学日本,参加李大钊在日本组织的"神州学会"。
1918年秋回国,次年应聘回成都高等师范学校任学监,并投身于"五四"运动,组织"马克思主义读书会",创办《新四川旬刊》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2年2月主持创办《人声报》,自任社长、主笔。
1922年10月,建立成都社会主义青年团地方执委会。
1923年5月1日,在其领导下成立成都劳工联合会,不久任"四川民权运动大同盟"文书股主任。
同年秋,创建中共成都支部任书记。
1924年赴广州参加会议返川途经贵州土城时被杀害。
蒲辅周(1888年1月12日-1975年4月29日),出生于四川省梓潼县长溪乡,现代中医学家。
长期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精于内、妇、儿科,尤擅治热病。
伤寒、温病学说熔于一炉,经方、时方合宜而施。
在几次传染病流行时,他辨证论治,独辟蹊径,救治了大量危重病人,为丰富、发展中医临床医学作出了宝贵的贡献。
曾任全国政协第三、四届常委,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科委中医专题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等职务。
傅子东(1893年-1972年),名振烈,江油县人,中国语法学家。
1918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赴美国留学,就读于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院。
回国后,先后任成都高等师范学校及成都大学校长、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编审委员兼秘书、中山大学教授。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川北行署文教厅副厅长、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研究员、陕西师范学院教授、陕西省文史研究馆研究员、陕西省政协委员等职。
著有《傅氏白话文法》、《古代汉语语法大纲》《现代汉语语法大纲》等专著及学术论文多篇。
译著有《唯物论与经验批判论》、《欧洲哲学史》等。
蒙文通(1894年10月16日-1968年8月1日),原名尔达,字文通,后以字行世,四川盐亭县石牛庙乡人,中国现代杰出的历史学家、近代“蜀学”传人,经史大师。
蒙文通在中国古代史及古代学术文化研究领域中造诣很深,成就甚高。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即执教于成都大学、成都师范大学、成都国学院、中央大学、河南大学、北京大学、河北女子师范学院。
四十年代即任四川省图书馆馆长兼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
建国后,任华西大学、四川大学教授,兼任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一所研究员、学术委员,并先后任成都市人民代表、市政协委员、中国民主同盟成都市委和四川省委委员。
袁诗荛(1897年-1928年2月16日),盐亭龙颐井人。
1919年5月,任四川学界外交后援会副理事长,成为成都“五四”大潮领头羊。
1920年,与巴金一起创办《半月》杂志,与王右木共同创办《新四川旬刊》。
1925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7年3月,以国民党左派川北特派员身份到三台县就任国民革命军第二十九军政治部主任,兼任潼川联中校长。
1927年秋,任中共川西特委委员兼宣传部长。
1928年12月16日,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坚贞不屈,英勇就义于成都下莲池,时年30岁。
张天汉(1901年-1933年3月1日),字作良,四川省三台县联胜乡(今属塔山镇)人。
潼川联合县立中学肄业。
1929年夏,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外围组织“涪波社”。
1930年1月,到袁家庵爱智小学(北区党组织活动据点)任教务主任,利用教学之余宣传革命思想,发动和组建工会、农会,倡办夜校,培养工农革命骨干力量。
1931年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7月,重建中共三台北区区委,任书记。
1933年1月26日,国民党县政府派出保安队一百余人,于次日包围中共准备暴动的据点张家湾和石缸湾。
张天汉等11人不幸被捕。
在狱中受尽酷刑,始终坚贞不屈,3月1日,英勇就义于牛头山,时年32岁。
王蕴中(1901年-1927年11月18日),四川省三台县东风乡(现三元镇)人。
1921年从三台潼属联立中学毕业,1922年春赴北京求学。
在国立北京工专学习期间,经中共党员贺诚、左道之介绍加入党组织,任工专支部书记。
后与三台籍在京学习的进步青年谭卫根、贺润滋等,于1925年共同发起组织“梓光社”革命进步社团(三台也称梓州,潼川府),创办了《梓光》杂志,宣传马克思主义,传播革命思想。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调北京市党部任交通。
是年秋,中共北京市党组织遭破坏,市党部书记李勃海被捕叛变,致使许多同志被捕,王蕴中于10月初被捕入狱。
在狱中,受尽酷刑,但始终英勇不屈。
11月18日,王蕴中等18名同志被敌人枪杀于北京安定门外。
解放后,经国务院批准为烈士。
后排左一为王蕴中沙汀(1904年12月19日-1992年12月14日),本名杨朝熙,又名杨子青,绵阳市安州区人。
中国现代作家,与巴金、张秀熟、马识途、艾芜并称“蜀中五老”。
在成都毕业于四川省立第一师范学校,参加中共组织领导的革命活动。
抗战后任教于成都协进中学。
历任西南文联副主任,中国作协创作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文联主席,中国作协四川分会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所长,中国作协第二届理事和第三、四届副主席,中国文联第二至四届委员。
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五、六届全国政协委员。
主要著作还有长篇小说《困兽记》、《还乡记》,短篇小说《在其香居茶馆里》、《老邬》,中篇小说《木鱼山》等。
谭德政(1905年-1933年10月),出生于绵阳县杨家乡。
是原绵阳县第一位共产党员,绵阳县第一个红色据点创办者,党的外围组织涪波社创办人之一,土地革命时期绵阳地方学运、农运领导人。
先后任中共成华区委宣传员、中共四川省委宣传部主任(部长)兼成华南区区委书记等职,组织领导工运、学运,主持省委机关报《四川晓报》的编印发行工作。
1933年10月,因叛徒出卖被捕牺牲,年仅28岁。
今天的内容就到这里了,如果有遗漏的绵阳近现代杰出人物,欢迎大家补充。
喜欢就点赞关注小编吧,谢谢大家!(本文所写杰出人物,包含绵阳市下面的管辖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