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王芷华:舞台露声情 艺园留身影

发布:2024-09-14 浏览:52

核心提示:王芷华(1939-2018),陕西西安人。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易俗社第十四期学生,师承李可易、杨令俗等先生,后又拜苏育民先生为师。1970年调西安市文艺战士训练班(市艺校前身)从事教学工作,1979年回易俗社重返舞台,1985年复回市艺校教学。代表作主要有《貂蝉》《三滴血》《双锦衣》《翰墨缘》《群英会》《桃花扇》《珍妃泪》等。退休后仍坚持课徒传艺,曾为易俗社传承了《胭脂》《双锦衣》《三滴血》《貂蝉》《走雪》《杀驿》《龙门寺》《别窑》等戏。六年前的今天——2018年4月24日,王芷华先生永远离开

王芷华(1939-2018),陕西西安人。
著名秦腔表演艺术家,戏曲教育家。
易俗社第十四期学生,师承李可易、杨令俗等先生,后又拜苏育民先生为师。
1970年调西安市文艺战士训练班(市艺校前身)从事教学工作,1979年回易俗社重返舞台,1985年复回市艺校教学。
代表作主要有《貂蝉》《三滴血》《双锦衣》《翰墨缘》《群英会》《桃花扇》《珍妃泪》等。
退休后仍坚持课徒传艺,曾为易俗社传承了《胭脂》《双锦衣》《三滴血》《貂蝉》《走雪》《杀驿》《龙门寺》《别窑》等戏。
六年前的今天——2018年4月24日,王芷华先生永远离开了我们。
匆匆六载,先生的音容笑貌一直镌刻在先生当年的满园桃李以及广大的秦腔观众心中。
六年后的今天,谨以原载《西安戏剧》1982年第3期、陈全撰写的文章《舞台露声情 艺园留身影——记市艺校教师王芷华》表达我们的深切缅怀之情。
舞台露声情 艺园留身影前年夏天,易俗社重新上演了该社优秀的传统剧《貂蝉》。
扮演吕布的演员唱腔高亢,做戏认真,特别他那旖旎多变的水袖,左右抛舞,头上戴的一双翎子,上下飞舞,十分玲珑精巧,引起了观众的注目和兴趣,纷纷议论:这个演员是谁?她不是别人,她就是辍台十五年之久的王芷华。
提起王芷华,稍微年长的一些秦腔爱好者并不陌生。
早在五十年代她就是舞台上比较活跃的青年演员之一,曾先后在《桃花扇》中扮演侯方域,在《双锦衣》中扮演吴给,在《圣旨的罪恶》中扮演过施佾生等重要角色,在1960年的陕西省青年演员会演中,她主演的《一文钱》,曾受到大会奖励,获得过青年演员奖。
王芷华今年四十四岁,1949年学戏,系易俗社第十四期学生,是解放后在党的培育下成长起来的演员。
她与陈妙华、张詠华、全巧民等同班学艺,主课老师是秦腔名净李可易、名小生杨令俗,后又拜师秦腔名小生苏育民。
王芷华发展比较全面,娃娃生、官帽生、雉尾生、扇子生门门涉猎,各有风韵。
开蒙戏就是和张詠华合演的《岳母刺字》,她饰演少年岳飞。
十三岁扮演雉尾生重头戏《群英会》之周瑜,以英俊出众的扮相、饱满的嗓子和落落大方的举止,深得老师们的嘉许,为生行学员中之佼佼者。
后又与全巧民等排演了《三难新郎》《风雪图》等折子戏以及《清风亭》中的张继保和《穆柯寨》中的杨宗保。
1957年《三滴血》初次改编排演时,她与刘茹慧分别饰演孪生兄弟周天佑、李遇春,当时她俩长相、个头酷似,演唱各具千秋,一时传为佳话。
正当她风华正茂,在舞台上崭露头角之际,60年代中期,她被迫中断了舞台生活,分配到市文艺战士训练班(即现在的市艺校)搞教学工作。
王芷华虽然演了十几年戏,但教学却深感陌生。
那时,她所熟悉的传统艺术不能发挥,而要她教的,却是她所不熟悉的东西。
加之,教材短少,困难重重。
她是演生的,为了教女角,她四处请教,女角的身段动作、舞蹈的基本功,她都能兼收并蓄;她没排过戏,更少演现代剧,但为了适应工作,开始学习表导演理论,经常到剧团看戏、学戏;她还学声乐及乐理知识,千方百计为培养新一代艺术人才辛劳奔波。
文革后,学生分配到秦二团,正好传统剧开放。
学生没学过传统剧,不能适应演出,王芷华心急如焚,随即与王保易、刘养民同志给学生赶排了《三滴血》。
她不辞劳苦,不厌其烦,一字一句、一招一式亲自示范。
教了生角,又教旦角,像生行的郝劼、任炳汉、高长海,旦行的戴春荣、郑丽、刘淑莉、张丽、王荣华,丑行的王科学等都在基本功训练和剧目排练中,受到她的教益。
1979年,易俗社恢复原建制,经过不少同台演出的演员要求,王芷华终于踏进了阔别十五年之久的舞台,艺术生涯重放光彩。
她排演的第一个角色就是《胭脂》中的吴南岱。
她既兴奋,又感到胆怯,自己毕竟十五年没有登台了,吴南岱又是主要角色,唱做非常繁重,一出场就连续不断,场场紧接,丝毫没有喘歇的机会,倘没有扎实的基本功,绝难胜任。
从客观上讲,该剧是易俗社恢复后第二本戏,头本戏《夺锦楼》连演百余场,上座不衰。
而《胭脂》一剧当时在市内已有秦腔、豫剧、越剧相继演出,压力重重,担子不轻。
但组织的信任,同志们的支持和鼓励,又使芷华增加了信心。
王芷华深深懂得“台上一遍,台下千遍”的至理名言,因而她不畏艰苦,不惜汗水。
她家住在东郊长乐影剧院市戏校内,每天到易俗社上班排练,日夜两趟,自行车来去五十多华里。
时值深冬,每天冒着严寒、顶着风雪,往返不停。
为抓紧时间,她睡到床上背台词,骑上车子想角色。
经常头戴纱帽,扎上梢子,蹬上三寸多厚的特制靴子,练提袍、练甩袖、练帽翅、练甩发,以及磋步、跪步等。
为了使体力持久,她还有意练一些难度较大的基本功,如虎跳、飞脚等。
她穿上厚底靴跑圆场,日复一日的天天加码,最初跑五圈就气喘嘘嘘,后来练的能跑五十圈。
功夫没有白费。
两个多月的排练,她人虽然瘦了,但基本功却恢复了。
《胭脂》如期上演,吴南岱的表演受到文艺界和观众的热情赞扬。
王芷华扮演的吴南岱,唱腔高昂圆润,刚柔相济,动作潇洒舒展,稳健大方;那不乏思虑的眼神和踌志满怀的神态,把主人公那少年气盛、骄傲自负而又清廉执政的性格特点,抒发得淋漓尽致。
“寻思”一场,是吴南岱的重场戏,也是全剧的高潮戏。
此时,矛盾冲突尖锐,人物思想复杂。
王芷华准确的把握住人物内心活动的不断变化,充分发挥了唱念、身段等程式技巧,错落有致,分寸得当。
一出场,他手持银钗,迈着疲惫不堪的步伐,眉头紧皱,使人清楚地看到吴南岱心如火焚、彻夜未眠、陷入进退维谷的窘境。
“恩师言好一似巨雷轰顶,往事历历眼前生。
审此案我赢得官声清正,一霎时我只觉徒有虚名。
”这四句〔带板双锤〕高低起伏,明快自然的唱腔,恰到好处的揭示了吴南岱担心、忧虑的思想内涵。
此时,童儿禀报快马送来刑部批文,她猛一转身,欲取批文,又迅即后退,想到批文是批准还是驳回呢?片刻犹豫之后,再接批文观看。
这虽是一个细小的表演,却说明了她对心理的精细刻画,当看到批文不仅肯定了自己的判断,而且还对他“实堪嘉奖”时,眉飞色舞,愁容顿消。
一句“好啊”的惊喜叫声,响彻厅宇,宏亮舒爽。
〔花音拦头〕“刑部批文赛明镜”的流畅自然演唱,使吴南岱的洋洋得意之情溢于言表。
接着,吴南岱提宿介上堂,准备下批斩令。
不料,宿介仍含冤不服,骂声不绝:“红袍本是血来染,我赴黄泉你登天!”这几句痛快淋漓、情尖意刻的唱词,使少年气盛、仕途风顺、自称青天的青年官吏,顿时恼羞成怒,不能自已。
王芷华在这段表演中,开始又惊又气,欲待发作,又强压怒火,周身颤科不已;当宿介被押下场后,她在〔紧干擂〕中,上前怒视宿介;接着在〔磨锤、闹锤、七锤〕中,接连向下场处甩袖、投袖,转身中左手提袍,右手翻背唱〔垛锤〕“狂徒不住连声骂,好似利剑穿我胸。
怒冲冲批斩刑大堂上”时,喷口如火山爆发,刚劲有力。
“批斩刑”后,右臂扔袖、凌空旋袖。
“大堂上”三字高昂挺拔,奔泻千里。
又在〔倒脱靴〕锣鼓中,左右双摆袖、翻袖、双臂凌空旋袖,干净利落,一气呵成,充分体现了吴南岱恼羞成怒、急不可待的心情。
当吴南岱离开公案,突然看到大厅上悬挂着恩师赠语,自己书写的座右铭“慎思守志”四个大字时,她的动作戛然而停,牌匾引起了吴南岱对历历往事的回忆,这是人物心理活动变化的高潮、顶点和重大转折。
为了突出、渲染这个关建情节,她采用了传统表演手法和技巧,创造性地左右翻袖,提袍转身走动,大幅度左右迂回,手指牌匾边看边走边念,接着又面向观众,施出相反动作,思索的念出“慎思守志”。
然后,在〔尖板〕鼓乐中,她倒吸一口冷气,急速倒退,表现出此时惶然若有所失,骤然若有所得的神态,牌匾象利刃一样,刺痛了自己的心房,不由得“慎思”、苦想起来,逐渐恢复常态,唱出了全剧的主要唱段:“见牌匾且息怒还须从容。
”这段长达三十多句的唱腔,有花音〔尖板〕〔摇板〕、苦音〔二导板〕〔慢板〕〔二流〕〔带板〕〔双锤〕等板式复杂、行腔多变的唱腔,字正腔圆,轻重缓急操持自如,表演上内心充实,神情饱满,再加上她那娴熟的耍帽翅等技巧,使吴南岱的形象跃然舞台,声情四溢,大大增加了艺术的感染力,使人久久不忘。
继《貂蝉》之后,王正华又在《珍妃泪》中成功地扮演了光绪这个角色,她开始接到剧本时负担很重,担心自己完不成创造这个角色的任务。
在编导的帮助下,她翻阅资料,解决自我感觉。
排练场上反复演练,休息时细心思考,终于使这个醉心变法,但又缺乏机谋果断的不幸皇帝,站立在秦腔舞台。
在第三场“恳求变法”里,“儿臣斗胆来陈上”一段唱腔,声情苍悲、婉转,较贴切地道出了光绪为维新变法、又慑于西太后威力的委屈心理。
特别是第七场,袁世凯出卖了光绪,慈禧威逼光绪让位,光绪命心腹太监王商速快逃命时的一段唱腔,她唱得声泪俱下,如泣如诉,余味深长,情切感人。
谈到这些成绩,王芷华同志谦虚地说:“我自己的努力是很不够的,与观众和同志们的要求和希望还有很大的距离。
如果有一点成绩的话,应该归功于同志们的帮助,像艺术指导宋上华、导演贺孝民等,他们在排练中下了很大功夫,对我要求严格。
搞音乐的姜云芳、卢东升为我教唱、练唱,搞舞美的同志从各方面给我关怀、支持。
还有老前辈刘毓中、王霭民、杨令俗等,都是我从小到大的老师,过去曾辛勤地培养过我,今天仍然像过去一样关怀、指导着我。
这些都使我感到非常愉快和幸福。
我还要感谢声乐老师莫西和李鹏,是他们不辞辛苦,认真负责地向我传授了声乐基本知识和科学发声方法,在他们的指导下,我过去衰弱很久的嗓子,终于得到较好地恢复。
”问她今后有什么打算时,她兴奋地说:“除搞好戏校的教学工作外,还准备恢复折子戏《一文钱》,向杨令俗老师学《吕蒙正赶斋》,还准备把深受观众欢迎的苏育民曾演出过的《游园逼宫》学到手。
”(文/陈全,原载《西安戏剧》1982年第3期)编辑/刘军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适老公园如何“适老”?北京西城区宣武艺园有妙招(北京宣武公园几点开门)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