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龘”字火了。
12月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发布《2024年春节联欢晚会》的主题为——“龙行龘龘,欣欣家国”,晚会将创新“思想+艺术+技术”融合传播,与全球华人相约除夕,共享一台精彩纷呈、情真意切的文化盛宴。
主题发布后,“龘”这个字也引发互联网上一波热门关注。
2024年总台春晚主标识,图源网络首先,让网友好奇的是,这个字该怎么发音?“龘字怎么读”立即冲上了热搜。
有风君发现,根据《康熙字典》的记载,“龘”出自第一部楷书字典《玉篇》,音同“沓(dá)”。
“龘”由三个龙字的繁体字形构成,“龘龘”就有六条龙,想象一下这幅画面:六条巨龙一同凌空,多么霸气威武。
“龙行龘龘”就是形容龙腾飞的样子,昂扬而热烈,可以说是相当形象了。
“龘”字的出圈,也让汉字生僻字再次回到我们的视野。
有关专家表示,生僻字大概就是指,那些大家口头上不怎么说,写文章也不怎么用的字,这种情况是比较多的。
1988年,国家语委、国家教委联合发布的《现代汉语常用字表》中,包括常用字和次常用字一共3500个。
此外,还有一些没有进入这个表、但大家还在用的字,总共也就七八千个。
像“龘”这样的字,肯定是在常用字和次常用字范围之外,属于生僻字。
不过,在日常语言生活之外,生僻字偶尔也会在一些特殊情况下被再度使用。
有趣的是,唤起大家对生僻字的关注和兴趣,正是“龘”字主标识的设计者,也是中国探月工程、中国行星探测工程标识的设计者、绍兴人顾永江的初衷。
顾永江,图源网络“这是一次大胆的尝试。
”顾永江说。
从上古图腾到吉祥瑞符,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龙逐渐演变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与文化符号。
2024年总台春晚主标识以“龘”字为主视觉符号,整体设计以中国传统篆刻艺术中极具特色的“国朝官印”字体——九叠篆为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