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对国家电力系统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
前不久有网友提到一个问题,目前我国获取电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核电站、水力、太阳能、风力等等,每一个设备都是满负荷运作吗?那么会不会存在浪费电能的问题?这个问题非常有趣,接下来就为大家一一解答。
首先拿出一组数据了看,在2019年我国总发电量为7.5万亿千瓦,而全社会用量为6.84万亿千瓦。
或许提出这样问题的伙伴就是对这些数据存在误解,将近1万亿千瓦的电量都去哪里了呢?其实这些电量一部分确实是流失了,而一部分电量被储存了起来。
首先为大家解答每一台供电设备是否都在满负荷运转的问题。
其实这里就要用到一个专业词汇——“电网调度”。
这里也不讲那么细,笼统来说就是国家电网管控系统会根据历来国家使用电力的数据,以及各个地区使用电力的数据做出统一调配。
这项指令又会下达给省电力,省电力再进行分析和调配下达给市电力,以此类推。
从这方面可以看出,并不存在多发少用的问题,每一个发电设备都在根据指令产生电量。
那么第二个问题,那近1万亿千瓦的电量去哪里了?要说一点也没有浪费是完全不可能的,目前我国还有西电东用的情况。
换句话说,电力要通过长达上千公里的奔袭,怎么会没有损耗呢?但是这个损耗都是可控的,并没有想象中多。
而用不完的电,就会被储存起来,这里又要讲到一个神奇的储电设施——抽水储能电站。
用最简单的话来说,就是当电力用不完时,会把这些电力作为动力,将地势较低的水抽到位于山顶的湖泊中。
当电力匮乏时再开闸放水,这些下涌的水就会产生足够的电力以备不时之需。
电力是一门很深奥的学科,但国家对电力的管控足够科学和理性。
换句话说,一般核电站产生的电力会优先供给全国,但当雨季来临时,水力发电就会首当其冲,届时火力、核电、太阳能都会减少工作,甚至整装休息。
相信通过这样的讲解,大家应该知道我国电力如何调配以及多余的电都去哪了等问题都会有一个较为客观的了解。
(文/轩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