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也可以自愈?它能200年都不会出现裂缝你敢相信吗?早在1836年,法国科学家就曾注意到,混凝土具有自愈合能力的现象,并开始了思考,但并没有取得较大成果。
而后,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微生物的修复功能引起了人们的重视,直到2012年10月,荷兰的代尔夫特理工大学开展了“自愈混凝土”的研究,研究人员将一种含有可生产石灰石的杆菌细菌孢子,以及其所需的营养物质添加到混凝土的配料中,在缺水状态下,孢子通常处于休眠状态,而当混凝土一出现裂缝,随着充足的水和空气进入,这些孢子便会被激活苏醒,开始生长繁殖,生成大量的菌丝促使石灰石沉积以填补裂缝。
之后等水和氧气消耗完毕,这些孢子便会重新回到休眠状态,这样的循环往复,据说可以达到200年之久。
如此一来混凝土就拥有了自愈的能力,不过这种方法修复的周期较长,一般需要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时间再往后推移,伍斯特理工学院的研究人员找到了一种更好的方法,他们发现红细胞中的一种酶,与二氧化碳反应后能产生碳酸钙晶体,加入混凝土中能够在一天之内里完成自愈,大大缩短了修复周期。
而且,这种材料还能够用来修复建筑外,已有的裂缝或洞口,修复好后的混凝土也很结实,抗压性与普通的混凝土一样,如果用它来盖房子,建筑物的寿命至少可以提升4倍。
这样一来,不仅节省了维修成本,还会减少生产混凝土时二氧化碳的排放,从而保护环境,是不是很神奇呢?那我国在这方面有技术研究吗?这个当然有,甚至可以追溯到1997年,我国南航的学者们曾尝试,将液芯光纤和形成记忆合金埋入混凝土中,当混凝土出现裂缝时,就会射出光传入光敏管,通过对裂缝的监测,形成记忆合金会对裂缝部位的液芯光纤施压。
当光纤破裂,内部的修复液体就会流入受损部位开始修复,在这个过程中,记忆合金还会产生一定的热量,使其产生更好的愈合效果。
虽然目前自愈混凝土已经有了多项研究,但由于实用性与经济性等原因,还无法大量投入使用,大多仍停留在试验阶段。
但相信随着科技的进步,自愈混凝土在不远的未来就会与我们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