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奇想国本文约4500字,预计9分钟阅读完毕商务君按:还未出版就售出了版权,这本“小”书,给编辑、美编、印制都带来了极大的挑战,中外合力编辑的过程中,双方如何解决分歧?他们共同积累了哪些做低幼绘本的经验?今年农历二月二,专治各种“理发怕怕”的情景假扮低幼绘本《理发》面世,成了拯救妈妈和安抚宝宝的神器,让宝爸宝妈带领宝宝体验“理发”的全过程,真切感受一场充满冒险趣味的理发游戏。
本书创造了一种巧妙的互动形式,通过新奇有趣的“非平面化”书籍设计、富有节奏感与启发性的故事语言、精致时尚的艺术风格,让书巧变玩具,调动宝宝的感官互动,开启充满创意的体验式阅读。
简而言之,它以前沿的创作理念打开了低幼原创图画书的广阔可能。
继《蜗牛老师的幼儿园》之后,奇想国童书又一部原创作品在未出版之际就售出了美国版权,那就是由英国剑桥艺术学院插画专业博士董阳创作的创意互动洞洞书——《理发》。
奇想国总编辑黄晓燕老师经常说,希望我们的原创作品可以“两条腿”走路,最大可能将版权输出至海外。
《理发》无疑是践行此理念的一次成功的尝试。
《理发》作者:董阳出版社: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奇想国童书 出品最早知道董阳,还是因为她是“32页绘本工作室”的创始人。
一直以来,这个公号都是很多绘本编辑和创作者的“取经之地”——当然也包括我。
董阳是很成熟的绘本创作者,我从没想过有一天可以成为她的编辑……天上掉馅饼or陷阱?大概去年2月初,我收到了黄老师发来的一连串她和董阳的沟通记录,还有《理发》初版本的pdf。
她告诉我说,董阳的这一组图入选了意大利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的终名单,她和董阳沟通过后,请董阳将这一组图做成了书,最后又问了我一句:“你喜欢吗?”我立即领会,这是我们要签了。
面对领导颇具诱惑力的问话,我有些迟疑。
一是低幼绘本看似简单,但向来不好做;二是在黄老师和董阳的沟通下,作品几近完整,我这算不算捡便宜?三是突然加进当年的出版计划,还是领导极其看重的项目,时间非常紧张……这样一个项目交到我手上,真的不知道是天上掉馅饼还是掉陷阱……最终,我和公司的另外一个编辑一起组成了《理发》项目组,共同负责这本书的编辑工作。
而且,在黄老师和版权部同事的努力下,《理发》很顺利地被Chronicle Books购买了英文版权。
Chronicle的编辑表达了对这本书的狂热喜爱,她在邮件里给我们发来了这样一段话:“这本书太巧妙了,真的引起了我的共鸣!我有一个20个月大的孩子,他还没有剪过头发,但很快就会经历这个过程。
在这个时候,如果他能读到这本书,那就太完美了!《理发》对儿童读者来说,是一段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成长经历。
作者以此为主题创作是一个绝妙的想法,我们很喜欢贯穿整本书的趣味和机智。
我们也非常喜欢作者的艺术风格——充满新意,永不过时。
这是一部题材、创意、艺术完美结合的作品!”于是,《理发》正式步入了中美合力编辑出版的旅程。
这对于我们来说是一次珍贵的学习与交流的机会,更有意思的是,这也是一次不断求同存异的有趣历程。
中外编辑求同存异我们和Chronicle最开始的分歧点出现在《理发》的工艺选择上。
在最初和董阳沟通这本书时,我们就知道这会是一本造价不菲的书,工艺包括洞洞模切、专色印刷以及镜面设计。
而Chronicle明确告诉我们,从美国低幼童书市场来考虑,他们打算放弃镜面设计,以降低这本书的印制成本。
我们在几次寻价和核算成本的情况下,也对成本问题产生了很多担心。
但我们非常理解董阳希望赋予这本书的“非平面化”理念,一本让孩子充分享受阅读快乐的玩具书,就应该有“玩具”的样子。
在领导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最终决定保留中文版本的镜面设计,但尊重Chronicle的选择,请他们做自己的非镜面版本。
《理发》中文版(左)、英文版(右)除此之外,最出乎我意料的是两方编辑对内容理解的偏差。
董阳在创作这本书时,希望能为小读者直观地展现理发的全过程,包括洗、擦、剪、修、吹、梳等环节。
由于每一幅图画都集中表现在人物的脸部,人物的表情变化就成了重中之重,需要传达整部作品的起伏节奏。
在编辑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们编辑曾去理发店拜访,向理发师询问小孩子来理发时的情绪状态。
当时理发师特意点出了小孩子面对洗头发和吹头发时的紧张情绪。
于是,我们在和董阳沟通时特别强调了这两个环节的表情设计。
然而,Chronicle的编辑却对此有不同看法,他们认为人物的表情有些“悲伤”,希望能突出快乐、松弛的感觉。
而我们却认为孩子在阅读时需要代入自己,真实情绪会让孩子更容易融入故事,并在阅读过程中传递自己的情绪能量。
在几番沟通下,董阳最终很好地平衡了我们与外方的需求,将人物的表情做了优化处理,弱化人物在洗头发时的紧张感,选择一种投入想象的表情状态,搭配“洗洗头,搓一搓,揉一揉”的文本节奏,让孩子体会到洗头发并不可怕,放松下来,还能享受到按摩的舒适。
虽然与外方沟通时总会存在一些分歧,但我们从国外编辑身上也学到了更为严谨的做书态度。
比如这本书的最后一幅图,原本董阳为剪好新发型的小男孩设计了一身西装,后来考虑到太过于正式,就改为了运动服,最后在我们的建议下,又改成了更为生活化的休闲卫衣。
她很贴心地为卫衣设计了一个小兔子形象的logo。
国外编辑看到这个logo后,担心会有品牌的版权问题,特意发来邮件询问。
好在这只是董阳自己的小设计,我们才放下心来。
但国外编辑的这封邮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做原创需要时刻提醒自己保持谨慎的态度。
当然,我们也会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对方,双方共同为《理发》而努力。
当Chronicle编辑将他们制作的工艺模板发给我们确认时,提出希望将四个模切孔的间距调整为10mm,以防止纸张断裂。
但我们发现调整后的模切孔会裁切到人物的头发,破坏画面呈现效果。
并且,模切圆孔位置较远,也会影响小读者的手指活动。
要知道,模切圆孔的大小与位置是我们研究之后才决定的,既适合成人读者,也方便小读者的小手插入圆孔。
于是我们将和印制老师的沟通方案写了详细的邮件回传给对方,建议对方放弃整本书冲版去模切孔位,而是将每一页纸张定点模切,之后再对裱装订,如此便可以规避纸张断裂的问题。
经过印制验证,我们这个方法确实可行!外方修改后的模切孔位会裁到头发中文版装前样的模切孔位在头发中间沟通、磨合、求索,此次与Chronicle的合作充满了新奇的挑战与体验。
我们的中文版《理发》已经于2023年初出版,而美国版将于2024年正式出版上市,很期待看到这两个不同的版本将会拥有怎样奇妙的旅程。
一场豪赌董阳是一位很成熟的作者,当她把作品交到我们手上时,完成度已经非常高了。
但我们还是极尽所能做到优化,希望将这本书呈现得更好,比如文本与设计上的调整。
作为一本互动型图画书,文本除了更贴近对话形式外,我们还希望在阅读过程中激发孩子的五感。
因此我们在“擦头发”时给孩子留有想象空间,请小朋友闭上眼睛闻一闻,想象洗发水的气味,这些气味一定是孩子所熟悉与喜欢的,所以我们选择了“花朵、草莓和棒棒糖”;对于“剪头发”和“吹头发”两个页面,我们将拟声词做了视觉化处理,使之成为图画的一部分,不管是“咔嚓”的剪断设计,还是“呼呼呼”的飘落感与“轰轰轰”的震动感,当小朋友看到这两页时,除了听到模拟声之外,还能从视觉上体会到剪发与吹发的感觉,更多地享受“沉浸式”阅读体验。
对于文图一体化的概念,我们和董阳达成了一致,就连封面书名的设计都来自于董阳的图像化处理。
她将“理发”两个字模拟成头发组成的文字,掉落的碎发又组成了她的名字,使整个封面的图文结合更加完整,且极具设计感。
其实,文本和设计的处理还不算太难,最具有挑战性的还是印刷问题,我常常觉得整个过程就像是一场豪赌。
董阳在艺术创作上选用了被誉为“艺术和设计界当之无愧的视觉效果制造机”——RISO印刷的方式创作,这就使图画呈现出了很独特的纹理与高级的色彩。
为了呈现出版画艺术的肌理,我们没有像以往做纸板书那样,将图画印刷在光滑面,而是选择印刷在哑光的一面。
这一面的纸张色彩和肌理都比较柔和,没有那么白亮平滑,对于版画艺术的呈现比较好。
但印制老师反复告诉我们,很少有出版方这样做,这很可能会造成一些印刷问题。
在权衡过后,我们还是“不厚道”地把压力推给了印制老师,请他保质保量地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
印制老师做到了!撒花!印制老师所承担的压力不止这一个。
由于我们选择了专色印刷,无法打数码样看色,只能协调印厂帮我们上机印了一版活儿。
由此我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电分出来的图画带有原画纸张肌理,图画的网点看起来比较粗糙——没办法,美编只好对照原画与电子稿一遍一遍地给图画补充网点,使图画的色彩效果看起来更饱满。
可是,封面的镜面纸因为需要采用特殊的印刷方式,即使在上机试过一遍样之后,我们也无法保证真正的印刷呈现效果,只能寄希望于届时去现场看色。
然而疫情的到来打破了一切计划,所有人都被封控在家,去印厂盯印成了奢望。
几番沟通之下,我们只好选择线上看色,通过视频电话、变换角度拍照的方式看颜色……原画因纸张肌理导致色彩的颗粒感很重补充网点之后,色彩效果更饱满所幸,当我们怀揣着忐忑不安的心等来了印刷样书时,发现整体效果看起来还不错。
虽然还是有一些小遗憾,但已经比预想的好太多。
在疫情的阴霾之下做这样一本书,共克时艰、极尽所能,是我们投入的全部赌注。
一本创作理念前沿的作品,孩子和家长是什么反应?今年5月,我们陆续在北京、上海、安徽等地,以及董阳的家乡辽宁丹东组织了为期一个月的作家新书巡讲系列活动。
此次活动围绕一个中心:推广低幼图画书阅读的理念与方法,把《理发》这部创作理念前沿的作品以最好的方式推荐给家长和孩子们。
在活动中,面对家长,董阳就低幼绘本的创作理念、阅读方法娓娓而谈,非常耐心地和大家一起交流低龄宝宝的学习方式;面向孩子,董阳亲切地俯下身,和他们一起阅读《理发》,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互动,倾听他们有关理发的成长经验与喜怒哀乐。
在活动现场,2岁左右的宝宝把《理发》放在自己的腿上,好奇地对着镜面设计的封面观看,看着镜面上映出自己的小脸时,露出欣喜的表情。
打开书后,无需他人的引导,孩子就能主动去玩转那些洞洞,迫不及待去翻页,想要读懂这个故事。
低幼图画书看似简单,但其阅读过程中却往往蕴藏着孩子们第一次学习方式的建立。
《理发》这样在市面上少见的玩具书,囊括了许多关于儿童学习发展能力的内容,儿童早期发展的五种游戏方式都可以得到应用。
更重要的一点是,家长对于低幼图画书的误解并非不可撼动,董阳这一系列的活动用理论与实践解答了大众对于低幼图画书的困惑。
很多家长已经具备了足够的阅读素养,愿意倾听、接纳新的理念。
回顾《理发》的整个编辑出版过程,充满了各种挑战与艰难,但还是一段值得纪念与珍藏的奇妙经历。
在这一年中,这样一本小小的书,给编辑、美编、印制都带来了太多收获,我们每个人都在自己的专业道路上成长了一大步。
所以我想,看来天下掉下来的,还是馅饼!《出版商务周报》招人啦!快来和商务君做同事期待你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