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的第一部分讲了天文地理、气象物候、人类社会的出现和中国最早的政治制度。
接下来的第二部分就落实到人,因为天地人是三才,人顶天立地,是世间最重要的。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是人的世界,把人做好是我们这一生的头等大事。
不会做人就不会做事,因为事在人为,做人是根本。
但是我们对人的本质是否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
认识到人有双重属性,就会发现人有双重需求:基本的生存的需求和高层次的自我实现的需求,这就是马斯洛著名的“需求层次论”。
要求每一个人都做到“无私无欲”就不现实,因为人首先是动物的人,人的基本需求必须首先解决。
孔子在《礼记》上说过:“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
食色性也,这是人的动物属性,不解决就谈不到其它。
老子也说过要“寡欲”,减少一点欲望,无欲的是神就不是人了。
如何能够正视人的两种属性,不回避、不妥协、不自欺,真正做到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约束自己的行为,升华自己的内心,是我们在这一讲中要讨论和解决的问题。
盖此身髮,四大五常。
这两句话,是针对我们人的生命体和生命属性来说的。
“身髮”在此处,指代我们的肉身。
人的生命体是由两部分组成的,一部分是物质的“四大”, 一部分是精神的“五常”。
四大指的是“地水火风”,这是印度哲学的概念。
古印度人认为,物质世界是由“地水火风”四类物质构成的。
我们中国人则认为,世界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构成的。
严格说起来,“地水火风”四大并不是指四种物质,构成这个世界的何止这四种物质!四大的本义是说,构成这个世界的物质有四种基本形态:固态、液态、气态和等离子态。
五常是人的性德,人性中含有五常之德,就是“仁义礼智信”。
五常之德是天德,这是天赋与人的天性。
这里的天,指的是宇宙中那股冥冥中无法抗拒的力量,这种支配力量被称为天。
“常”是恒常、永远存在、不能改变的意思。
{!-- PGC_COLUMN --}整个第二部分,是紧紧围绕着五常之德展开的。
如果真正理解了五常之德,中国文化的核心就抓住了,所以说《千字文》用字不多,却勾勒出一部完整的中国文化史纲要。
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这句话出自孔子讲的《孝经》。
《孝经》是儒门十三经之首,历来读书的规矩是先读《孝经》然后才有资格读《四书》。
《孝经》是曾子问孝,孔子回答,再由曾子及其门人整理而成,共有十八章,解释了一个“孝”字。
孔子在《孝经》中开篇就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
我们这个身体是受父母遗传而来的,是我们的神识藉以居住的房舍,等于是上天和父母借给我们用的,使用完毕以后还要归还的。
所以我们对自己这个身体,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如果能够所有,谁还愿意生老病死呢?向别人借来用的东西,一定要妥善保管,弄坏了就没有办法还了,所以这里才说“恭惟鞠养,岂敢毁伤”。
有的人动不动的就轻生自杀,以为这条命是我自己的,我有权力决定它的去留。
其实是大错特错。
做亲子活动的时候我经常问父母一个问题:你的孩子是谁的?有些人想也不想就说了“是我的。
”你一个人生得出来吗?你起码得说“是我们夫妻共同的”吧。
孩子是你们的私有财产吗?他难道不是天地的,不是他自己的,不是国家的,不是社会的吗?所以,你这条命是谁的?五条答案才圆满:首先,你这条命是天地的,天地生万物,你难道不属于天地的吗?《孝经》里讲的大父母是天地,大孝孝于天地、孝于天下。
你干的任何事情都不能违背天地的意愿,这才是孝啊!第二,你这条命是父母的,父精母血,十月怀胎,三年哺乳,十年养育,你才长大成人。
长大就能成人了吗?不一定。
长大是生理发育,成人靠素质教育。
有很多人长大了,但没有成人,原因何在?教育教化没有跟上。
所以国家要办教育,要为你长大成人提供必需的保障,你这条命是不是国家的?第四条你这条命是社会的,农民种田、工人做工、商业在流通物资,社会各行各业都在为每个人的生存而做出贡献,你不应该感恩并回馈这个社会吗?所谓大孝孝于天下,就是要感恩社会,感恩每一个为我们服务甚至献身的众生。
为了人类生存的更好,很多动物献出了生命,你吃的鸡鸭鱼肉哪里来的?不应该感恩他们吗?这些都是孝道的内容啊!最后一条,你的命是你自己的,自己的路自己走,命运由自己把握。
所以你的命是谁的?五家共有,你自己只占20%的股份。
当你作出轻生决定的时候,你有通知另外四家股东吗?你有什么权利单方面作出全额退股的决定呢?你以为这条命、这个身体是你的吗?所以这里才说:恭惟鞠养,岂敢毁伤?你没有权利这么做。
“恭”是恭敬、谦逊,“惟”是惟谨、顺服的意思。
现代汉语中恭惟连用(也作恭维),是个贬义词,有曲意奉承、讨好对方的意思,这与古汉语截然不同。
“鞠”和“养”的意思一样,都是抚育、长养的意思,例如《诗经·小雅·蓼莪篇》说:“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抚我畜我,长我育我”。
这四句话的意思就是:人的身体发肤,是由地水火风四大物质构成的;人的思维意识,是以仁义礼智信五常为准则的。
只有谨慎小心地爱护它,怎么能轻易地毁伤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