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老城墙始建于南宋彭大雅建重庆城,而明代重庆卫指挥使戴鼎在南宋城墙基础上构建了九开八闭十七门的重庆城墙格局,历经岁月和战火摧残,明清历代有过补修,最终在1927年潘文华任重庆市长(督办)后,根据城市发展的需要,被称为重庆第一门的太平门就此被彻底掩埋,消失在历史的长河里。
南宋抗蒙名将余玠设四川制置司于金碧山下重庆府衙,至清代有老鼓楼雄踞太平门内,上设更鼓,下通巴县衙门,是重庆府历朝历代地方政治中心。
据张云轩所绘《光绪重庆府治全图》,城门上匾额阴刻“拥卫蜀东”,《重庆歌》唱“太平门,老鼓楼,时辰报准”。
晨钟暮鼓,祈报平安,是为“太平”。
2014年,重庆文物部门对太平门做了主动挖掘,清理了城门、城墙、道路、排水沟、水池等遗迹,出土了南宋至明清时期的砖瓦、陶瓷器、钱币等遗物,情理出来的太平门的瓮城保存相对完好,也是重庆老城墙第一次系统地经过考古手段揭示的城门遗址。
清理出的太平门已经建成遗址公园,位于渝中区解放东路,在已建成老城墙步道线路中,免费开放,对面就是重庆老鼓楼衙署遗址。
部分图文参考重庆考古对外公布的官方资料作者:重庆文保志愿者讲师团讲师重庆市重庆史研究会成员 袁勇 昵称 元一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