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r我名叫王军,今年已经60岁了。
我有一个独生子王小明,他今年35岁,已经结婚生子。
我和他一直关系暧昧,这些年来他对我越来越不敬,我也经常对他失望。
“爸,咱们老房子已经住了几十年了,也旧了,环境也不好,搬到城里吧。
” 一天,小明突然跟我提出来,想让我把老房子卖了,买套学区房。
“什么学区房?老子我才不稀罕呢!咱家老房子好好的,装修装修还能住,留给你以后不也一样吗?”我立刻就拒绝了他的请求。
“得了吧爸,我已经在城里买房了,将来又不回老家住。
您老房子又破又旧的,搬到城里 好多了,环境好,医院也方便,还有学区房,以后我孩子上学也方便。
”小明不依不饶地坚持。
“学区房有什么了不起的?弄得跟稀世珍宝似的!我这破房子住了一辈子了,要你一个劲瞎折腾,我才不干呢!”我愤愤地说。
“爸,您也老了,住老房子不方便,来城里生活质量能好很多。
就卖了吧,我给您找套高层,电梯房。
”小明见我这么激动,又软磨硬泡起来。
“我的老命才不稀罕你的高层电梯房!我就住我的破房子!”我说着,一拍桌子,站了起来。
小明也来了脾气:"你为什么就这么固执!我是为你好,你倒不领情!我跟你说,如果你不同意卖房,咱们就断绝关系!"我听到这话,气得浑身发抖,对他大声吼道:“好啊,你想断绝关系,就断绝吧!让你娘生你这种不孝子!”就这样,我和小明大吵了一架,从那以后,他就再也没有回来看过我。
这已经过去两年多了,这两年我过得很憋屈,经常会想起他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这两年来,我时常会想起小明小时候的点点滴滴。
从他出生开始,我就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花在了他身上。
为了他好吃好喝,我辛辛苦苦工作,就为了给他提供最好的生活。
我记得小时候我背着他,骑着自行车带他去幼儿园,他总是开心地坐在车座上,一边数着路边的飞鸟,一边和我说话。
我记得他初中那会,功课有问题总会来请教我,我一个字一个字地指导他,直到他完全掌握。
我记得他高中毕业那天,我由衷地为他骄傲,觉得一切努力都没有白费。
如今想来,我对他的付出与期望,都落了空。
这两年,他不和我联系,就像我这个做父亲的对他来说不再重要。
每逢过年过节,看到邻里的父子欢聚,我都特别想他。
我给他打电话,他都不接;我给他发信息,他只冷冷地回一句“我很忙”。
这两年,我继续住在这个老房子里。
这房子虽然旧了些,但对我来说却有太多回忆。
我一个人生活,兴趣不多,每天就做做家务,看看电视,过得很是枯燥。
有时候我也会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听小明的,把房子卖了到城里和他生活。
但是我这个老骨头也有我的傲气,实在过不去自己低头求他。
小明那边我不知道过得怎么样,他可能觉得我这个当年不听他话的老头已经过眼云烟了吧。
以前,我还能在他朋友圈里了解他的生活。
但这两年,他已经把我删掉了。
我没法知道他工作怎么样,他孩子长高了没有,他过年是不是回老家看望他妈......想到这些,我就特别难过,眼泪都忍不住了。
转眼又一年过去了,小明离家已经整整三年。
三年来,我们父子没有任何联系。
我一个人在老房子里生活,越来越感到寂寞和无助。
我知道,我已经老了,一个人生活确实不方便,我总是要依靠别人的照顾。
以前,我总希望晚年能和小明一起生活,让我儿子在我身边。
现在看来,这可能只是我一厢情愿的想法。
这三年来,小明也过得很不如意。
当初和父亲大吵一架后,他气头上说要断绝关系,其实他也后悔这么做。
虽然他觉得父亲固执不听劝阻,但毕竟那还是亲生父亲。
这三年,他时常会想起和父亲的点点滴滴。
他还记得小时候,父亲总是看着他做作业,生怕他有一个字写错了;记得父亲经常早出晚归,拼了命地工作来赚钱供他上学;记得父亲在他考上大学的时候,脸上骄傲和欣慰的笑容。
父亲对他的养育之恩和长年辛劳,他都牢牢记在心里。
三年里,他好几次想打电话回家,和父亲重新联络感情。
但是他有自己的骄傲,觉得主动联系就是自己的错误。
他坚持认为当初父亲不该那么固执,本可以过上更好的生活。
但随着时间流逝,他对父亲的思念之情越来越强烈。
有一次,他开车路过老家,经过父亲家的老房子。
他真想停下车,去看看父亲过得怎么样。
但是想到这三年的冷淡,他突然有些不知所措和难堪。
在老房子门口站了一会,他还是没有勇气进去。
转身离开时,他隐隐看到父亲的身影在窗口一闪而过,不知是真的还是自己的幻觉。
小明的妻子看到他这些年的自责和愧疚,数次劝他回家看看父亲。
但是因为面子问题,小明每次都犹豫再三。
他时常想,父亲已经老了,身体是否还硬朗,生活是否有人照顾。
但是一想到自己多年不联系,他又不知如何面对父亲。
就这样,小明度过了惶惶不安的三年。
他开始反思,儿子就应该孝顺父母,体谅老人的想法,而不是固执己见。
如果当初他足够孝顺,就不会导致这父子反目。
人到中年,他越来越觉得亲人才是最重要的。
钱财都比不上家人团聚的幸福。
这一天,小明的老同学找他,说有件很重要的事。
小明莫名其妙地去赴约,同学神神秘秘地告诉他,你父亲突发心脏病,已经急救两天了,情况危急,你要赶快回去!小明听到这个消息,猛然觉得自己就是个负心汉,竟然让病危的父亲独自挣扎这么久......听说父亲病危的消息,小明瞬间后悔不已。
他自责自己一直没有联系父亲,以致在父亲生命垂危的时候,竟然连医院都联系不上自己。
小明匆忙赶回老家,直奔医院。
当他来到病房,看到父亲病容憔悴,满脸皱纹,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的时候,他的心仿佛被揪了一下,痛彻心扉。
“爸,我错了,是我不对,我不该断绝联系的。
您千万要撑住啊!”小明流着眼泪,握住父亲的手。
父亲费力地睁开眼睛,看到儿子回来,嘴角微微上扬,虚弱地说:“儿子,你回来了......太好了......”“爸,您千万撑住,我会照顾您的。
”小明泣不成声。
父亲点点头,就又睡了过去。
小明在一旁守了一夜,第二天父亲情况稍有好转,已经可以说话了。
“儿子,对不起,是我当年不该固执己见。
”父亲说。
“不,爸,是我不对,我不该和您断绝联系。
”小明握紧父亲的手说。
“儿子,我这把老骨头活够了,你好好生活,孝顺你妈,也孝顺社会。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
“爸您别这么说,您一定会好起来的。
我会照顾您,像您当年照顾我一样。
”小明重重地点点头。
从此,小明请了长假,天天守在医院照顾父亲。
他照料父亲起居饮食,帮父亲擦拭身体,讲述这些年的经历,让父亲感受到家的温暖。
过了两个月,在小明的精心照料下,父亲的病情终于好转,能够出院了。
回家的那一刻,小明扶着父亲缓缓走进老房子,两人都激动得说不出话来。
“儿子,谢谢你这两个月的照顾,让我又有机会回到家。
”父亲感激地说。
“爸,我才要谢谢您这么多年的养育之恩。
我会永远陪伴您左右的。
”小明眼中又浸出泪花。
从那以后,小明搬到老家,与父亲同住,孝顺照顾父亲生活起居。
父子两人重归于好,再无芥蒂,天伦之乐重新照进这老房子。
小明再也不提卖房的事,因为他知道,真正的幸福不在壮阔的房子,而在简陋的家。
父亲出院回家后,我开始全心全意地照顾他的起居生活。
白天我会做些软食给父亲补充营养,晚上我会按摩父亲的腿脚,帮他消除疲劳。
父亲身体每天都在好转,我也变得更加孝顺,从不再提要搬到城里的事。
一天晚上,我坐在父亲床边,突然鼓起勇气说:“爸,对不起,这些年来我一直想着自己,没有体谅到您的想法。
我不应该硬要您离开老房子的。
”父亲慈爱地看着我,说:“儿子,我能理解你想给我更好生活的心情。
只是这老房子承载了我太多回忆,离开这里我会不习惯的。
你能体谅我就最好不过了。
”我泪流满面地说:“爸,我知道错了。
这老房子就留给您住吧,以后我会常回来看您的。
”父亲点点头,满意地笑了。
时光飞逝,转眼又过了两年。
父亲的身体已经完全恢复,可以自己做家务了。
我工作不忙时就回老家帮他打理房子,陪他聊聊天。
我们父子之间的关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亲密。
有一天,邻居阿姨来家里做客,看到我们父子和睦相处,夸奖说:“看到你们父子这样恩爱,真是令人羡慕啊。
”我突然醒悟到,亲人才是生命中最宝贵的财富。
金钱来去无影,而家人之间的情谊却可以经受风雨,永不褪色。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提过搬家的事。
因为我知道,父亲一辈子的回忆都在这老房子里。
这老房子,就是我的家。
时间一天天地过去,我与父亲的关系越来越密切。
父亲身体也越来越好,可以到门外的菜地里浇浇水,锻炼锻炼身体了。
我每周都会抽时间回老家,陪父亲坐在老房子的门廊上聊天。
“儿子,这几年多亏你的照顾,我身体已经恢复得七八成了。
”父亲感恩地说。
“爸,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您对我的养育之恩比天高比海深,我会永远记在心里。
”我握着父亲的手说。
“其实,这老房子也还行,虽然简陋了些,但是住习惯了也挺好。
”父亲看着老房子说。
我知道父亲还是最舍不得这老房子,于是说:“爸,您住这里开心就好。
以后我经常回来看您,我们一起慢慢装修房子,变得更舒服些。
”父亲开心地笑了。
这老房子记录了他整个生命的点点滴滴,自然舍不得抛弃。
又过了一年,父亲已经可以独立生活了,但我还是会时常回来看他。
邻里的阿姨见了都夸我孝顺。
我想,这就是做儿子的责任。
父母养育之恩,应该以百倍的孝敬来回报。
一天,我突然想到,我应该带父亲去游览游览,改变一下生活节奏。
于是我说:“爸,下个月我休假,我带您出去走走,散散心,到处看看!”父亲欣然同意了。
第二个月,我开车带父亲去了许多地方,到他年轻时常去的地方走走,看看城市变化,每到一处父亲都非常高兴,这一月对他来说当之无愧是一个全新的生活体验。
从那以后,我会经常带父亲外出散心。
我也会定期给老房子做必要的维修,这样父亲晚年可以在熟悉的老房子里安度。
我现在非常庆幸,自己最终选择了回心转意,孝敬父亲。
亲人之情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感觉,我会永远陪伴父亲左右,与他共度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