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会气氛热烈,大家畅所欲言。
陈慧瑛与翔安区第六实验小学师生合影。
翔安区图书馆馆长张胜峰为陈慧瑛颁发收藏证书。
品读会上各路专家发言。
4月10日,由厦门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厦门市宣传文化中心、厦门市文艺评论家协会联合主办,翔安区图书馆、翔安区第六实验小学、翔安区作家协会联合承办的“《铁骨丹心照汗青》——著名作家陈慧瑛新书品读会”,在翔安区第六实验小学举行。
品读会上,陈慧瑛赠送《铁骨丹心照汗青》给翔安区图书馆作为馆藏,馆长张胜峰代表图书馆接受了赠书,并为陈慧瑛颁发收藏证书。
陈慧瑛同时向翔安区第六实验小学赠书,校长林航海代表学校接受了赠书。
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是岁岁年年朝朝暮暮厦门市委宣传部原副部长,厦门日报社原党委书记、社长江曙曜;以及厦门市评论家协会主席何况,厦门市宣传文化中心主任王永盛,厦门文学院副院长李秋沅,厦门日报社编委、专副刊中心主任廖慧娟,厦门市作协副主席南宋,集大师范学院小教系主任、副教授周海琳,厦门市评论家协会理事、集大副教授邓庆周,市评论家协会副秘书长杨秀晖,市评论家协会廖晓端,翔安区图书馆馆长张胜峰,翔安区第六实验小学校长林航海,翔安区作家协会主席蔡伟璇等数十位作家、评论家、作协会员参加了品读会。
大家细细品读新书,现场热烈交流阅读心得。
陈慧瑛介绍说,这本书将近50万字,是2024年1月出版的。
从退休以来,她已经写了14部作品。
“我对文学创作的热爱是岁岁年年、朝朝暮暮!我本来可以安享晚年,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我希望自己多奉献一些精神食粮给社会!”踏遍青山人未老 笑时犹带岭梅香品读会上,江曙曜说,书中体现出陈慧瑛老师的情怀,内容也扎根于大地之中、老百姓之中,这个可能与陈慧瑛老师当年当过记者的经历有关;文章都有真情实感流露于笔端。
他曾参与编辑她的第21本书《有一种爱叫永远》,当时他已经知道了答案,那就是陈慧瑛老师对文学创作永远执着的热爱。
何况说,陈慧瑛老师有极好的写作天赋,新书的内容分为三部分:铁骨千秋、山水神韵、品读馨香,全书内涵丰富,内容从讲厦门故事开始,接着讲福建故事,再讲到中国故事,是一本讲好家乡故事的好书。
王永盛说,此书可称散文随笔集,内容可以概括为:“真、雅、思”,文章情感真挚,文字优美动人,还含有哲学思考。
南宋说,此书写得好,关键在于陈慧瑛老师能深入采访,抓住重点展现精彩,字斟句酌写出精品,读者要认真读、慢读才能品出书中的味道。
书中写的山山水水能让人产生共鸣;书中有禅韵,读来让人觉得有超脱感;读此书还能让读者间接地与古典文学交流。
周海琳说,陈慧瑛老师是她的学姐,从16岁就开始写作,现在已经76岁有加,持续了60年一甲子的文学创作。
这本书写出了厦门特色,写出了厦门作家的才情和大气;从立德、立功、立言来看,此书可谓立言杰作。
邓庆周说,此书有独特的文体意识和语言意识,是以平和之心写不凡之人,这是学者和文人结合的散文。
杨秀晖用三句诗来形容书的三部分,一是踏遍青山人未老;二是笑时犹带岭梅香;三是浓妆淡抹总相宜。
李秋沅认为,陈慧瑛以赤子之心书写大气文章,是华侨作家的代表人物,她的创作,为华侨文学提供了研究范本,这是陈慧瑛作品在文学审美价值之外的特别价值。
人物名片陈慧瑛陈慧瑛祖籍厦门,是民族英雄陈化成将军的嫡系五代孙,著名散文作家、诗人,生于新加坡,后为归侨。
陈慧瑛毕业于厦门大学中文系,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如今担任美国东洛杉矶学院荣誉教授,英国剑桥、美国ABI名人传记中心咨询委员会委员,厦门大学兼职教授,厦门大学东南亚华文文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客座教授。
陈慧瑛现任厦门市陈化成研究会会长、福建省炎黄文化研究会副会长、福建省作协顾问、中国散文诗学会副会长、中国散文学会理事等等。
数十年间,她在国内外200余家报刊发表诗文3000余篇,获各级文学奖160余项。
《梅花魂》《竹叶三君》《旧邻》《良宵》《长城留墨》等作品被选入大中小学语文课本和256种文集。
《铁骨丹心照汗青》是她的第32部作品。
(叶晓菲 杨清清)原标题《群英荟萃品读“铁骨丹心”:民族英雄陈化成嫡系五代孙、著名作家陈慧瑛新书品读会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