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不足蛇吞象,贪心往往会害了一个人。
从一无所有的下岗职工,到身价25亿元的企业富豪,他的创业传奇成为了许多年轻人追捧的榜样,可就是如此优秀的一位商业奇才,最后却用“自焚”的方式了解余生。
2011年4月13日,包头市首富金利斌驾车来到了自家企业的门口,他像一个木头一样站在厂房的门口,看着自己打下的江山,一口气没上来,就与豪车一起上西天了。
“轰隆——”一声,火光通明,厂房里的工人都被惊醒了,报警之后发现,老板居然已经化为灰烬了。
他曾被誉为“2007年度共和国经济建设功勋人物”、“2008感动包头年度人物”和“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个人”。
金利斌究竟是经历了什么,为何会在人生壮年的时候,以极其残忍的方式了解余生?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穷小子的逆袭之路俗话说:穷人的孩子早当家,金利斌就是其中一个代表。
1967年8月15日,金利斌出生在内蒙古包头市的一户贫苦农家里,原本就不富裕的生活,因为父亲的病重更是雪上加霜。
母亲为了给父亲看病,已经花光了所有的积蓄,甚至还欠下了一屁股的债,最后父亲还是离开了,留下孤苦无依的母子二人相依为命。
金利斌从这时候,就知道了生活的不容易,发誓一定要改变悲苦的生活状态。
为了维持生计,母亲白天干完活之后,晚上就推着小车走街串巷,做一点小生意赚取外快,哪怕是遭受冷眼与驱赶也丝毫不会影响母亲的积极与热情。
正是母亲对待生活的这一份乐观与理智,为他之后的创业打拼奠定了基础。
金利斌随着年龄的增长,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要替母亲分担生活的压力了,于是就在初中毕业后,就进入了一家工厂当流水线工人。
在厂子里的这段时间里,他兢兢业业地工作,赚来的工资除了留下基本的生活费,其余都寄给母亲,用于偿还父亲治病欠下的债务。
很快,母子二人就还清了所有的债务,就在两个人期待着更美好未来的时候,命运再一次给他们开了玩笑。
1991年,24岁的金利斌赶上了厂子里的大裁员,没有学历没有背景的他,自然成为了被裁的一员,很快,他就下岗失业了。
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无奈的他只好灰溜溜的回家了,殊不一次改变命运的机会正在悄悄靠近。
正所谓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有时候看似失去,也恰恰是一种获得,金利斌在失业后即将迎来什么生命的转机呢?挡也挡不住的机会金利斌失业后的回到家中,就开始思考未来的出路,他观察到母亲推着三轮车去市场摆摊,心中萌生出了摆地摊的想法。
金利斌敏锐地察觉到:包头市作为内蒙古的中部地区,交通便利,人口相对较多,但商业环境却并不成熟,存在着大量的商机。
于是,金利斌在母亲的支持下,开始了他的地摊生涯,他前后卖过报纸、水果、蔬菜和日常百货等,凭借着自己的勤劳和聪明才智,地摊生意做得风生水起,家里的生活也逐渐得到了改善。
摆摊期间,他经常与来往的客人进行交流,其中有很多过路的商人,金利斌从他们的口中,发现了一个商机,也是他实现人生第一桶金的机会。
在内蒙地区,由于位置偏远,很多商品都供不应求,按照他目前的实力就只能考虑湖北的话梅瓜子。
金利斌与母亲商量之后,就拿出家里的全部积蓄,凭借着积累的摆摊经验,利用商人提供的渠道,成为湖北话梅瓜子的代理商。
慢慢的,这种低价进高价出的模式就为他赚取了人生的第一桶金,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赚取了40万元,在当时非常罕见。
有了这第一笔原始资金的积累,他开始扩大自己的商业版图,把目光放在了食品代理商上面,尤其是在液态奶这一块,更是成为了伊利最大的品牌代理商。
金利斌在这过程中,可以说是挣的盆满钵满,不满足的他有了更大的计划。
2002 年,金利斌成立了自己的公司 —— 惠龙公司,公司取名寓意 “惠泽民众,龙腾天下”。
从这时起,金利斌的公司不再局限于食品行业,什么能赚钱他就投资什么,他坚信风险越大,回报就越大,在这种理念的驱动下,金利斌的财富迅速增长。
经过十多年的经营,惠龙集团的资产一度达到了 25 亿元,金利斌也从一个无背景、无关系的街头小贩,成长为一名身家上亿的总裁。
金利斌成为了包头商业界的翘楚,实现了真正的鲤鱼跃龙门,名利双收。
只是,他的内心也跟着财富一起膨胀了,他开始变得盲目的自信,坚信自己就是天选投资人,就好像是有一只马良神笔,拥有点石成金的能力,殊不知正在一步一步的走向灭亡。
跌下神探金利斌的财富不断积累,他的钱就好像变成了一串数字,永远都花不完一样,于是就开始疯狂的对外进行投资。
这一点就像是沈腾主演的《西虹市首富》影片中,因为意外继承了300亿的遗产,却要在1个月内花光十亿的要求,因此开始了疯狂的花钱。
此时的,金利斌就有点像影片中的王多鱼,开始疯狂的对外投资,很快他就发现,引以为傲的商业帝国竟然入不敷出了。
2004年,为了稳定公司的运转,他开始向银行进行贷款,可是由于窟窿太大,银行最后停止放贷,着急的他就开始在民间非法集资,不惜以高昂的利息吸引投资,低估了借款背后的利息,让公司背上每天高达 500 万的利息。
原先的窟窿还没有补上,着急的金利斌又开始了对外投资,希望可以让濒临破产的企业起死回生。
2008 年,金利斌筹集 5 亿元在包头建立生产基地,计划三年内上市,然而,由于产品交通及市场等因素影响,基地投入运行第一年就出现亏损,资金链开始紧张。
2010 年,生产基地不仅未上市成功,亏损还越发严重,惠龙公司兑付利息越来越不及时,引发众多债主上门要债,甚至有传言金利斌被债主砍断胳膊,整个包头人心惶惶。
金利斌此时就像是一个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拖欠员工的工资,难以偿还债主的借款,他每天都过着东躲西藏的日子,非常无奈。
2011 年 4 月 13 日,金利斌与司机和保镖喝酒,将他们灌醉后,独自开车来到厂区,他在车和自己身上泼满汽油,在一处监控死角的地方自焚。
有了一万,想十万,有了十万,就像百万,人的欲望永远都不会满足,曾经辉煌一时的商业传奇,在人生壮年的时候以这样惨烈的方式结束余生,不得不令人感慨欲望的膨胀和急功近利带来的惨痛后果。
参考资料:凤凰网:《包头自焚富翁生前共融资贷款24.42亿元》凤凰网:《包头自焚富豪非法吸储案侦结完毕 11名嫌犯被公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