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冷!冷!上海市民,今天起床困难吗?棉毛裤穿了吗?今天早晨市区最低气温跌至不足零下3℃,有冰冻郊区零下6℃到零下4℃有冰冻或严重冰冻从上海自动气象站实况温度图来看真的是冻紫了!上海中心气象台7点10分发布大风蓝色预警信号受较强冷空气影响预计未来24小时内本市将出现5级阵风6-7级沿江沿海地区6级阵风7-8级的西北大风目前,寒潮蓝色预警和低温黄色预警依然高挂上海分区预警图朋友圈有人晒出了车外的实时温度实打实的零下!好消息是今天白天晴到多云有阳光坏消息是虽然阳光在但升温并不给力预计今天全天气温都在冰点以下最高气温只有0℃加上西北风5级阵风6~7级寒冷体感较昨天再升级四十年同期,没这么冷过什么时候升温?周五进入二十四节气中的“冬至”,瑟瑟发抖中拉开“数九寒天”序幕!预计中心城区徐家汇站最低气温零下3℃,郊区更低;白天最高仅2℃!周六起白天气温虽进入上升通道,但早晚依然在冰点以下。
下周中回暖较明显,最高气温告别个位数。
未来十天总体较晴冷,防寒保暖工作仍是重中之重。
温馨提示:周后期空气逐渐变得干燥,大家注意补水。
22日又逢冬至祭扫,大家一定要注意祭扫安全。
对于很多朋友来说一天中最痛苦的时候是不是就是早起离开被窝:痛苦面具已自动加载……勤劳的人儿早已在路上/岗位上说好今年是暖年为何最近感觉这么冷?今年12月上旬偏暖显著,月中降温幅度大。
全国经历了前期持续偏暖、后期急剧降温的“过山车”式气温起伏。
12月1日至13日全国平均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为历史同期最高,云南、宁夏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
但从14日开始,受大范围寒潮天气影响,全国大部地区气温骤降,部分国家气象站日最大降温幅度突破历史极值。
专家解释,是因为赤道与极地之间存在巨大温差,这种差异促使极圈外围形成了一圈强劲的西风,环绕在极地周围,它被称之为西风急流。
西风急流就像“围栏”一样,约束着极地的冷空气。
在全球变暖背景下,北极地区增温速度是全球的2至3倍。
北极地区增温,与中低纬度气温差减弱,难以维持强大的西风急流,极涡内的冷空气变得“躁动不安”,更容易分裂南下。
北极来的冷空气,其温度远远低于我们生活的中低纬度地区,所以才会多次出现寒潮天气,让我们感到“冷冷冷”。
根据历史数据统计分析,厄尔尼诺背景下我国冬季气温总体偏暖,但阶段性冷空气活动较为频繁,也就是说冷暖起伏比较明显。
而且中国是气候变化敏感区和影响显著区,虽然增温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但极端寒潮强度并未减弱,因此,强冷空气或寒潮影响范围同样增大。
严寒之下更要重视自身健康随着近来雨雪、冰冻接连来袭申城的急救业务量也逐步攀升记者从市120了解到前天全天120急救出车近900次是近期寒潮以来的最高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是上海市最大的创伤急救中心,这里的骨科急诊也异常忙碌。
记者昨天上午前往六院急诊蹲点,发现意外摔伤的骨折急诊病例明显增加。
半小时内,10多辆救护车接连抵达。
而在骨科急诊室里,同样时不时有病人一瘸一拐走进来。
一问病情,大多是滑倒摔伤的。
骨科专家介绍,降温后老人摔跤增多,一部分情况是衣服穿得多,影响视野;另一类是寒冷天气引发膝关节、踝关节等部位的老伤病痛,突如其来的关节刺痛、关节僵硬都会造成摔坐倒地。
这也是冬季除冰雪滑倒外,老年人髋部骨折最常见的原因。
此外,对于网上有人抱怨“鞋出了问题”、网红“雪地靴”不防滑等问题,医生提醒:雪地靴虽有“雪地”二字,但市面上五花八门的雪地靴往往是塑料底、发泡底等,没有做过特殊防滑处理的鞋子在雨雪天不防滑甚至可能打滑。
记者发现,在急诊留观区,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就诊量最多。
目前正是流感等呼吸道疾病的高峰期,要特别提醒有慢性心功能不全、心衰等疾病的老人,这段时间,尽量不要前往人群聚集和空气不流通的公共场所,避免感染后引发基础疾病加重。
厚衣服都“武装”起来谨防冻伤!面对冰点的温度奔忙在路上的大家防寒保暖一定做足!帽子围巾手套羽绒服这边建议亲们全副武装!因为在这寒冷的冬天有一种特有的伤害叫“冻伤”冻伤后的皮肤不仅又红又肿还会让人痛痒难忍,甚至留下瘢痕专家提醒如果皮肤发红时就要警惕了冬季常见的冻疮常发生在身体血液循环较差的“末梢”身体这3个部位尤其需要预防:1.耳朵除了耳垂有脂肪组织可以保温外耳廓其余部分只有很薄的皮肤包着软骨里面的血管非常细微,保温能力极差在寒冷的户外可以佩戴柔软的耳包、帽子避免耳朵暴露在外如果因戴帽子或耳包造成耳部出汗注意及时擦拭2.手部冬天穿衣服时,如果袖口太紧易造成血液循环不畅导致末梢循环不良冬天穿衣服不要太紧手腕不能被勒出红印以能伸进一根手指为宜如果怕冷可以选择在袖口有针织收口的服装长时间在户外活动时可在手部涂抹护手霜保护3.脚部鞋子并不是越紧越保暖过紧的鞋子易使末梢血液循环不畅双脚更容易感觉寒冷鞋子、袜子和鞋垫要合适保持干燥鞋袜大小松紧要适宜、透气性能要好鞋子最好选较为宽松的并注意鞋带不要系得过紧另外,提醒各位市民这两天因为低温用电负荷变大在家注意用火用电安全综合上海预警发布、上海天气发布、文汇报、话匣子、上海新闻广播、国家气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