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商报·读创客户端记者 祁琦一喜一悲一抖袖,一颦一笑一回眸,传统戏曲的美,美的深入人心。
近日,跨越四个月的第十一届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圆满落下帷幕。
五大剧种,七部大戏,名团名家倾情演绎经典剧目,南腔北调的地方乡音,汇聚成共同的乡情乡愁,让广大市民有机会在家门口欣赏到地道纯正的戏曲表演,感受百花齐放的戏曲艺术。
展演通过亮丽夺目的戏曲盛宴,不断提升深圳市民的审美鉴赏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还让老百姓记住乡音、留住乡愁,对于深圳这样一座新兴的移民城市具有积极意义。
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由深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主办,深圳戏院承办,项目精选思想精神、制作精良、艺术精湛的优秀戏曲剧目,积极展现不同戏曲剧种的发展成果。
据了解,本届展演名家名团汇聚,邀请上海越剧院、安徽省徽京剧院、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广东粤剧院四家国内知名戏曲院团,上演了京剧、昆曲、越剧、粤剧、徽剧五大戏曲剧种,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既有家国天下的历史叙事、忠孝节义的世情伦理,又有神话传说、儿女情长的故事,积极挖掘戏曲艺术的现实意义。
演出项目以传统剧目为主线,同时融入新编剧目,展示新时代下不同戏曲剧种守正创新、紧跟时代的优秀创作成果,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越剧极具江南灵秀之气,以典雅清丽著称,是不少戏迷的心头所好。
本届展演揭幕演出在南山文体中心隆重上演,由上海越剧院呈现唯美经典的越剧《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
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方亚芬、章瑞虹领衔,携手国家一级演员王清、斯钰林、徐晓飞等名家共同献演。
上海越剧院的到来引起了戏迷们的关注,演出开始前一周门票就宣告售罄,彰显了越剧艺术在深圳不俗的影响力。
作为上海越剧院四大经典之一,越剧《红楼梦》是中国演出场次最多、累积票房最多的戏曲剧目之一,并拥有众多版本、不同流派、不同形式的多样化演绎。
此次的尹袁版《红楼梦》是上海越剧院在1999年排演基础上推出的又一版《红楼梦》,以真情实感和润腔韵味扣人心弦,原剧情节基本都得到了保留。
“试宝玉”一折被巧妙地接在“黛玉葬花”之后,加快了全剧的节奏。
结尾处的“宝玉哭灵”,区别于其他版本的一盏盏白色灯笼,渲染出一片悲伤的意境,令观众也禁不住悲从中来。
演出现场座无虚席,随着剧情的推进,观众的情绪也为之所动,观众为精湛的表演深深吸引。
作为“越剧四大经典之一”,《梁山伯与祝英台》是越剧舞台上连续演出最长、演出场次最多的剧目之一,也是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目之一。
与此同时,它也是新中国第一部大型彩色影片,赋予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最重要的灵感,曾被周恩来总理誉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在外交舞台大放异彩。
袁范版梁祝中的“十八相送”、“抗婚”、“坟裂”、“化蝶”等桥段便得以经典流传的方式,口口相传,直至那动人传说演绎至今。
人杰地灵的安徽大地,孕育着丰富的优秀传统文化,黄梅戏、徽剧、庐剧等戏曲艺术在这里蓬勃发展。
安徽省徽京剧院为深圳市民带来了徽剧《惊魂记》及京剧《瑜亮斗智》两场大型戏曲演出,连续两天的演出,一场是欲望与道义的倾轧,一场是历史与经典的演绎,改编剧目与传统经典精彩碰撞,让戏迷们大饱眼福。
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汪育殊领衔主演的徽剧《惊魂记》率先拉开此次演出帷幕,演出阵容还包括项薇、杜铭、张凯、金惠刚等多位国家一级演员。
汪育殊正是凭借这部《惊魂记》获得第28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并荣登榜首。
《惊魂记》由莎士比亚四大悲剧《麦克白》移植改编而来。
该剧在原有的情节基础上,以中国传统的徽剧形式进行了艺术改编和创作,使《麦克白》得到了中国徽剧化的完美演绎。
为了让麦克白的故事能够和徽剧更好的融合,该剧将故事背景移植到了我国春秋时期,演绎了英雄人物子胤面对权欲的诱惑,最终走上了自我毁灭之路的故事。
《惊魂记》在唱腔艺术上以“皮簧”为主,夹杂着“徽拨”,再用青阳腔进行点缀;在表现手法上使用了话剧、舞剧、雕塑等各种艺术形式;在视觉呈现上融入了时尚、唯美、绚丽的当代审美情怀和浪漫、夸张、深刻的古朴艺术风格。
名家名团的倾情演绎,让现场气氛热烈,掌声不断。
剧中,编剧孙强融入了彩婆等三位神仙的表演,他们作为事件的推动者和舞台氛围的调剂者,总是在紧张氛围之后,以嬉笑的方式出现在舞台上,一步步将子胤推到弑君夺位的地步,彩婆的矮子步也是该剧的一大亮点。
京剧《瑜亮斗智》由安徽省徽京剧院优秀青年演员尹航、国家一级演员张凯领衔主演。
该剧选自中国四大名著《三国演义》中的经典片段。
此次演出由90后演员尹航饰演周瑜,带领20余名平均年龄18岁左右的年轻演员进行演出。
这部经典老戏,涵盖演员的唱、念、坐、打、摔等技法,对演员的要求较高,徽京剧院新一代演员的演出实力也得到了充分展现。
周瑜的扮演者尹航,工文武小生,扮相俊美,出色的武戏功底,让现场观众赞不绝口。
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原创昆剧《范文正公》以及首部武戏大戏《林冲》登陆名剧名家展演舞台。
据悉,此次《范文正公》是2022年11月27日在中国昆曲剧院成功首演后,第一次登上深圳的演出舞台。
该剧守正创新,致敬先贤,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继《牡丹亭》《长生殿》《玉簪记》和《白罗衫》等代表剧目之后的又一部大戏,无论是唱腔和音乐设计,还是舞美与服装设计,在尊重昆曲传统美学的同时,融入和体现当代的审美表达,从而更贴近今天的观众。
为了更好地用戏曲讲好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和文学家范仲淹,昆剧《范文正公》汇聚了强大的演员阵容,由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俞玖林领衔主演,以范仲淹生平事迹为脉络,撷取其中令人感触最深的四则轶事《辞母》《作赋》《授课》《夜书》,四折戏各成一体又连缀呈现,让范仲淹的精神笼罩全剧,以情动人、以志撼人、以人性化人,以家乡、家国情怀感人。
剧中母亲、妻子、狄青、滕子京、小艾等角色,均由苏昆“扬字辈”饰演,汇集了吕佳、唐荣、屈斌斌、朱璎媛等数位国家一级演员。
《范文正公》以生动鲜活的人物形象、细腻入微的人物情感和婉转动人的音乐唱腔,将观众带入一个虚实相生、曲折起伏的历史时空,不仅领略到了昆曲独特的艺术魅力,也对文化传承和人生哲理有了更深入的体会。
昆剧《林冲》是江苏省苏州昆剧院创排的首部武戏大戏,是苏州昆剧院继昆剧《连环记》后,为“振字辈”青年演员量身打造的第二台大戏,既保持了昆曲的艺术特色又与当代观众,特别是年轻观众的审美需求相融合。
该剧主要讲述英雄林冲的悲情人生,包括开篇、遇暗、设计、遭陷、生别、贞拒、行路、夜奔、尾声九部分,由院团“振字辈”青年演员殷立人领衔主演,满台青春靓丽,行当齐全、风貌整齐。
对戏迷而言,经典的《夜奔》最是脍炙人口,以其唱做俱佳而至今畅演在舞台上。
而《林冲》选取唱念做表的套曲为内容,“夜”与“奔”的意象为全剧意象,以宝剑为引,贯穿全剧,剑即人,以剑之不遇喻林冲之不幸。
通过九折,在短短130分钟里,成功塑造了林冲心地善良、性格耿直、安分守己、嫉恶如仇又优柔寡断的、有儿女情和英雄气的复杂多面的悲情英雄形象。
剧目在保持昆曲传统美学的同时,主动适应现代剧场演出和现代观众需要,吸引了不少年轻观众前来赏戏,演出现场气氛热烈,酣畅淋漓的武戏引得观众连连叫好,热情的掌声跟随剧情的递进此起彼伏。
2023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闭幕演出,特邀广东粤剧院上演粤剧《观音情度韦陀天》,该剧由香港李居明先生编撰,著名粤剧编剧家陈锦荣担任剧本整理,国家一级导演王佳纳担任导演。
由国家一级演员文汝清饰演韦陀,国家一级演员梁晓莹饰演观音(妙善公主),舞台华丽宏大,服装精美别致,音乐悦耳悠扬。
全剧以“妙善公主”和“韦陀”的故事为线索:两人青梅竹马两小无猜,却面临大爱与小爱之间的纠缠矛盾。
剧中还描写了妙庄王与妙善的父女亲情、妙善对众生民众的悲悯之情,通过善恶、正邪之间的斗争,将善意、和谐、温情等“正能量”信息传达出去,将真善美的力量传播到每一位观众的心中。
全剧的跌宕起伏引人入胜,特别是结尾的“观音得道”戏份,更将气氛推向高潮。
演出现场人头攒动,戏迷们聚精会神,欣赏着这部怀有大爱的经典剧目。
为进一步推动戏曲艺术的传播与交流,展演精选五场演出在“戏播”平台同步现场直播,点击量近130万次,戏迷们在直播评论区开启热烈讨论,对演出给予充分肯定。
在展演过程中,深圳戏院还依托名剧名家展演的优秀戏曲资源,同步开展“戏曲早茶”名家赏析讲座、“深圳市戏曲名家名剧进校园”等系列活动,让优秀传统文化艺术惠及更多市民。
“戏曲早茶”专题艺术讲座方面,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国家一级演员王丹红,国家一级演员项薇带来精彩的“徽剧的传承与发展”“徽剧的唱腔和表演”,为戏迷们讲述徽剧的传承与发展;国家一级演员朱璎媛、唐荣献上“旦行表演赏析”“净行表演赏析”,让喜爱昆曲的戏迷们收获满满。
“深圳市戏曲名家名剧进校园”方面,邀请著名戏曲表演艺术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带队走进深圳的校园,上演粤剧专场、昆曲专场、京剧专场、徽剧专场“进校园”演出,精心挑选各剧种经典折子戏和精彩片段,通过边讲解边表演,边示范边互动的形式,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京昆国粹、欣赏地方优秀剧种,培养和提升师生对戏曲艺术的审美和人文素养,得到了广大学子的热烈欢迎。
深圳市戏曲名剧名家展演引进代表各省市艺术形象的优秀戏曲,全面展示各地戏曲艺术的发展成就,让来自五湖四海的鹏城市民在家门口就可以欣赏到京昆国粹,以及豫剧、粤剧、秦腔、晋剧、黄梅戏等各类地方特色的家乡戏曲,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提升戏曲文化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吸引并呼吁更多的年轻观众关注戏曲、走进戏曲,自觉成为优秀传统文化的践行者和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