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常听大人说,谁做坏事,就让蚰蜒钻耳朵。
实际上,俺这里当年叫的蚰蜒,是指蜈蚣。
解放初,俺这块老百姓把蚰蜒和蜈蚣弄错了。
蚰蜒被叫做毛哒子虫,而把蜈蚣叫成蚰蜒,直到现在,许多老年人就是改不过来。
蚰蜒和蜈蚣外形上差不多。
一个足长,一个足短。
但老百姓怕的是蜈蚣,而不是蚰蜒。
因为蜈蚣有毒,有时会蛰人,而且蛰着人会疼好几天。
当年,俺这里老百姓不仅普遍住土房土屋,而房间几乎都是土地面。
屋里又都盘着土炕,夏季里,光腚溜席的户不少。
再加上裂张八纹的土墙,因此,有些小昆虫象跳蚤,土元,毛哒子虫,蚰蜓等,夏季里有时会在土炕上也爬来爬去的。
一九五六年夏天午后,大人们都在村东头一棵大榆树下乘凉。
突然,大柱子他娘慌里慌张地跑出大门,大声喊大柱子他爹。
说是她最小的才两岁叫小芹的女孩,午后才睏了一小回,就哭嚎不止,说左耳刺挠疼,她一看,小芹的左耳有毛茸茸的腿,就狂喊,快来呀,俺小芹让蚰蜒钻耳朵了!按现在的学名,大柱子他娘说的不差。
因为她确实看见了许多长毛腿在小女耳朵里。
但按当时的庄乡们的叫法,就误认为是蜈蚣了,这下就炸了锅!大柱子他爹像疯了似的跑回家,一瞅小女耳朵里确有弯弯曲曲的带毛的腿,害怕极了。
他一把抄起小芹,抱在怀里跑出了大门。
我们五六个十来岁的男孩,如影随形地跟在大柱子他爹和大柱身后,也有点胆怯地跟着跑。
大柱子他爹一边抱着小芹跑一边问,是刺挠(痒痒)还是疼?小芹一个劲地搖头,光说害怕。
大柱子他爹跑得像老牛喘大气,二里半地没歇一步。
一口气跑到乡卫生所。
医生听他诉说后,忙打着手电筒,用镊子轻轻一夹,夹出了一只比大花生米长不了多少的,浑身净长腿的毛哒子虫。
医生说,这东西叫蚰蜒,不是蜈蚣。
它无毒,也不咬人,虚惊啥?在家里就能拨弄出来呀!也许不刺挠了,小芹不哭了。
大柱子他爹也长吁了一口气,流着汗珠的脸上也露出笑容来。
回家后,他向众人解释,医生说,俺小芹耳朵里钻的是蛐蜒,不是蜈蚣。
然而,多少年了,人们的习惯的土语就是改不改过。
仍然叫蚰蜒毛哒子虫,叫蜈蚣蚰蜒。
这也许是当年地方土语和动物学名之间闹出的笑话和造成的误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