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5%水泥稳定层的施工工艺(水泥稳定层有什么作用)

发布:2024-09-15 浏览:27

核心提示:项目工程量清单中,项目名称:水泥稳定碎(砾)石,项目特征:5%水泥稳定层的施工工艺5%水泥稳定层的施工工艺一、施工前准备设计图纸与技术交底:详细审阅设计图纸,理解水泥稳定碎石层的设计要求,包括厚度、宽度、坡度及5%水泥稳定层的具体配比。组织技术交底会议,确保施工人员清楚施工标准与规范。现场踏勘与测量放线:利用全站仪精准放出道路中心线及边线,用水准仪测量并设定标高控制点,确保施工位置和标高的准确性。材料准备与检验:选择符合要求的碎石(或砾石)和水泥,碎石粒径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水泥需为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

项目工程量清单中,项目名称:水泥稳定碎(砾)石,项目特征:5%水泥稳定层的施工工艺5%水泥稳定层的施工工艺一、施工前准备设计图纸与技术交底:详细审阅设计图纸,理解水泥稳定碎石层的设计要求,包括厚度、宽度、坡度及5%水泥稳定层的具体配比。
组织技术交底会议,确保施工人员清楚施工标准与规范。
现场踏勘与测量放线:利用全站仪精准放出道路中心线及边线,用水准仪测量并设定标高控制点,确保施工位置和标高的准确性。
材料准备与检验:选择符合要求的碎石(或砾石)和水泥,碎石粒径控制在规范要求范围内,水泥需为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水泥,且终凝时间不小于6小时,推荐使用325号散装水泥。
所有材料需经过质量检验,确保无杂质、受潮或变质。
拌和站设置与调试:根据工程量和施工进度需求,设置水泥稳定碎石拌和站,调试设备,确保拌和均匀且能连续供料。
设计厚度确认:根据项目设计图纸,明确各施工段水泥稳定层的厚度范围(例如,150mm至300mm之间,具体根据工程要求),同时保持水泥含量稳定在5%。
二、混合料拌和2.1 拌和材料准备与检验在进行拌和作业前,需对所有原材料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确保水泥、碎石(或砾石)、水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及行业标准。
水泥检验:选用的水泥应为符合国家规范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重点检查水泥的强度等级、安定性、凝结时间等指标。
水泥入库前应进行抽样检测,确保无结块、受潮现象。
碎石(或砾石)筛选:碎石(或砾石)需通过筛分,控制粒径分布,去除超粒径和有害物质,确保颗粒级配符合设计要求。
同时,检查碎石的压碎值、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等,确保骨料质量。
水质检测:用于拌和的水应为清洁饮用水,检测pH值、硬度、硫酸盐含量等,避免水中含有对水泥稳定作用有害的物质。
2.2 拌和配比设计与计算依据设计文件要求的5%水泥稳定层比例,结合现场材料的实际测试结果,通过试验室配比试验确定最佳的水泥、碎石(或砾石)、水的重量比。
计算每批拌和所需各种材料的准确数量,确保混合料的水灰比、水泥含量精准无误。
2.3 拌和设备配置与调试选择拌和设备:根据工程规模和施工进度,选择适宜型号的强制式拌和机,确保拌和能力与工程需求匹配。
设备应具备良好的计量系统和均匀拌和能力。
设备校验与调试:在正式拌和前,对拌和设备进行全面检查和校验,包括计量系统精度、拌和时间、叶片磨损情况等,确保设备运行稳定,拌和效果均匀。
2.4 混合料拌和操作预湿碎石:在某些情况下,为改善拌和效果,特别是夏季高温或碎石吸水性强时,可预先对碎石进行适量的湿润处理。
投料顺序:一般先投入碎石(或砾石),开启拌和机初步拌和均匀,随后均匀加入水泥,最后加入计算好的水量。
投料过程中应持续观察拌和情况,及时调整投料速度和拌和时间。
拌和时间控制:根据拌和机的性能和混合料的特性,设定适宜的拌和时间,通常约为1~3分钟,确保水泥与碎石充分接触、分散,形成均匀的混合料。
质量监控:拌和过程中,应定时取样检测混合料的均匀性、含水量、水泥分布情况,必要时调整材料配比或拌和参数。
2.5 成品混合料质量控制温度控制:特别是在炎热或寒冷季节,需控制混合料的拌和和出料温度,避免因温度过高导致水泥迅速凝结或过低影响拌和质量。
存放与运输:拌好的水泥稳定碎石应尽快使用,避免长时间存放导致水分损失或凝结。
运输过程中覆盖保湿,减少水分蒸发,确保到现场的混合料仍符合施工要求。
三、运输与摊铺3.1 运输管理装载控制:拌和好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应在拌和完成后立即装车,避免混合料在拌和机内停留过长导致水分蒸发或初期凝结。
装载时应均匀分布,避免过载,同时覆盖保湿以防风吹日晒导致水分损失。
运输设备:选择封闭式或半封闭式的自卸车进行运输,以减少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的水分蒸发和污染。
车辆应保持清洁,避免携带杂质。
运输时间与路线: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尽量缩短运输距离和时间,确保混合料在初凝时间前到达摊铺现场。
运输过程中,应有专人跟踪,实时监控混合料状态,一旦发现异常,立即采取补救措施。
3.2 摊铺前准备清理与整平:在摊铺前,需对基层进行彻底清理,移除一切杂物,确保基层干净、平整。
对基层表面进行必要的整平处理,满足设计高程和坡度要求。
设置基准线与标高控制:根据设计图纸,使用全站仪或经纬仪等仪器设置精确的基准线和标高控制点,确保摊铺层的厚度和标高控制在允许误差范围内。
3.3 摊铺作业摊铺机械:采用自卸车与摊铺机联合作业,自卸车将混合料均匀卸至摊铺机料斗,摊铺机应具有良好的自动找平和摊铺能力,以保证摊铺层的平整度和厚度均匀。
摊铺速度与厚度控制:根据混合料的初凝时间和摊铺机的性能,调整适宜的摊铺速度,一般控制在2~6m/min。
同时,严格控制摊铺厚度,确保与设计厚度一致,偏差不大于±10mm。
接缝处理:为减少接缝,应尽量连续摊铺。
如需中断,应设置横向施工缝,接缝处应垂直切齐,清扫干净,并在继续摊铺前用同配比的水泥稳定碎石混合料预拌料填充接缝,确保接缝处的强度和连续性。
3.4 初步整平与精平初步整平:摊铺机初步摊铺后,使用推土机或平地机进行初步整平,消除明显的高低不平。
精平与修整:初步整平后,再次使用平地机或人工辅助进行精平作业,确保摊铺层表面平整,横坡、纵坡符合设计要求。
特别注意边角部位的修整,确保与路缘石或其它构造物的衔接平顺。
3.5 摊铺质量控制过程监测:摊铺过程中,应持续进行质量监控,包括混合料的温度、摊铺厚度、平整度、宽度等,发现问题及时调整。
数据记录:详细记录摊铺过程中的各项参数,包括摊铺时间、气温、混合料温度、摊铺厚度等,为后续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四、碾压与成型4.1 碾压前准备检查摊铺层:在碾压作业前,应仔细检查摊铺好的水泥稳定碎石层,确保其表面无明显离析、裂缝、缺料等现象。
必要时,对表面进行轻微洒水,以保持适当的含水量,但需避免过量水分导致混合料粘滑。
确定碾压工艺:根据混合料类型、气候条件(温度、湿度)、摊铺厚度等因素,确定碾压机械组合、碾压顺序、碾压遍数和碾压速度,确保达到理想的压实度。
4.2 初压作业轻型压路机预压:采用轻型振动压路机或钢轮压路机进行初压,作用是初步消除表面不平整,使混合料初步稳定,为后续碾压提供良好基础。
初压时,速度宜慢,一般控制在1.5-2km/h,遍数根据现场情况调整,通常1-2遍。
4.3 复压作业重型压路机压实:初压完成后,紧接着使用重型振动压路机或轮胎压路机进行复压,这是压实作业的关键步骤,目的是进一步提高混合料的密实度和稳定性。
复压时,压路机应均匀、缓慢行驶,避免急停急转,速度控制在2-3km/h,碾压遍数通常为4-6遍,直到达到设计压实度要求。
压实顺序与方向:碾压时遵循“先两边后中间”、“先低后高”的原则,碾压方向与路中心线平行,相邻碾压带重叠1/3-1/2轮宽,确保全面、均匀压实。
4.4 终压作业表面整饰:复压后,若表面存在小的不平整,可使用光轮压路机进行终压,以提高表面平整度和光洁度。
终压速度较慢,约2-3km/h,避免产生波浪或裂纹。
接缝处理:对于接缝区域,应特别注意碾压,确保接缝处密实、平整,避免形成薄弱环节。
4.5 碾压质量控制压实度检测:碾压过程中,应使用核子密度仪或灌砂法等手段,随机抽取样本进行压实度检测,确保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通常要求压实度≥95%)。
对于不达标区域,需重新洒水、补料并重新碾压。
表面检测:除了压实度,还需检查表面的平整度、纵坡、横坡等指标,确保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4.6 养生与保护保湿养生:碾压成型后,立即进行保湿养生,覆盖湿麻袋、土工布或塑料薄膜,保持表面湿润,避免水分快速蒸发,养生期一般不少于7天。
交通管制:养生期间,应设置明显的禁行标志,限制无关车辆和行人通行,防止对新铺基层造成损害。
通过精心组织的碾压与成型过程,确保水泥稳定碎石基层达到预期的物理力学性能,为上层结构施工提供稳定、坚固的承重基础。
五、养生与检测养生:完成碾压后,立即进行养生处理,常用方法包括覆盖保湿膜、洒水或使用养生剂,保持混合料湿润,养生期根据气候条件和水泥特性确定。
质量检测:养生期内,按照规范要求对水泥稳定碎石层进行压实度、强度、平整度、厚度等关键指标的检测,确保各项指标满足设计要求。
六、环境保护与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严格遵守环保规定,控制扬尘,合理处置施工废弃物。
实施安全生产,确保施工人员穿戴个人防护装备,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制定应急处理预案。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中药材山牛毛毡(牛毛毡草中药材)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设计 装修公司 别墅装修设计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