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要区别结构构件工作环境是在室内(或土中)还是在露天。
对于直接暴露在大气中的结构,由于气温变化明显,会产生较大的伸缩,因而比起围护在室内或埋在地下的结构来说,温度应力要大得多。
因此,对前者伸缩缝最大间距的限制比后者要严,也就是说,前者比后者的限值要小。
(2)要区别结构体系和结构构件的类别。
结构物是由许多构件组成的,每个构件受到周围构件的约束,同时也约束周围的构件。
排架结构比框架结构、框架结构比剪力墙结构的刚度小,因而引起的内应力较小。
因此,伸缩缝最大间距的限值也呈递减的趋势。
另外,对于挡土墙、地下室墙壁等体形大的结构,由于混凝土体积也大,故由温度和收缩引起的变形和内应力积聚也大得多,往往容易引起裂缝,因而将其伸缩缝最大间距的限值也更严。
(3)要区别是装配式结构或整体现浇式结构。
由于混凝土收缩早期较大,后期逐渐减小。
装配式结构预制构件的收缩变形大部分在吊装前即已完成,装配成整体后因收缩引起的内应力就比现浇结构要小。
因此,对同同—种结构体系和构件类别来说,由于施工方法的不同,对整体现浇式结构最大伸缩缝间距的限值要比装配式结构严。
(4)规范表中数值不是绝对的,使用时可根据具体条件适当调整。
例如对于屋面无保温隔热措施的结构、外墙装配内墙现浇或采用滑模施工的剪力墙结构、位于气候干燥地区及夏季炎热且暴雨频繁地区的结构或经常处于高温环境下的结构,均应根据实验经验适当减小伸缩缝的间距。
(5)从表中看出,在确定伸缩缝最大间距时,未考虑地域和气候条件。
我国各地区气候相差虽然悬殊,但在一般情况下,温差的变化对结构应力的影响差别并不很大。
因此,未把地域和气候条件作为一个因素来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