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 【切换城市】欢迎您来到装修百科!
关注我们
我要装修

曾在洛阳住过的诗人,几乎构成了整个唐代文学史

发布:2023-02-19 浏览:28

核心提示:唐诗永远说不尽。这是我们时常听到的感慨,也是真实的私人阅读感受。唐诗之所以述说不尽,并非仅仅因为唐诗浩瀚无垠,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对它有无尽的需求和想望。当下社会无论多么“现代”,唐诗所承载的深挚情感、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总能在我们心中引发回响。当踌躇满志时,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所描画的形象和心理正是我们想象中的自我形象;当遭遇人生困顿时我们发现,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所积聚的沉郁之情时隔千年依然动人,依然有效。甚至有些诗句我们难解其义,只读文字本身,心灵就近乎本能地起

唐诗永远说不尽。
这是我们时常听到的感慨,也是真实的私人阅读感受。
唐诗之所以述说不尽,并非仅仅因为唐诗浩瀚无垠,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对它有无尽的需求和想望。
当下社会无论多么“现代”,唐诗所承载的深挚情感、价值观念和精神气质,总能在我们心中引发回响。
当踌躇满志时,李白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所描画的形象和心理正是我们想象中的自我形象;当遭遇人生困顿时我们发现,杜甫“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中所积聚的沉郁之情时隔千年依然动人,依然有效。
甚至有些诗句我们难解其义,只读文字本身,心灵就近乎本能地起了响应,比如李商隐的那些诗句,哪怕你已无法记起,也很难忘记那些诗句留下的迷离柔软的伤感。
如何走进唐诗,每个人有不同的路径。
作家马鸣谦的《唐诗洛阳记》从千年古都洛阳这一视点看向唐诗,追索洛阳在唐诗发达繁盛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梳理与洛阳有关的诗人们的行迹,探究唐诗的演变与书写和洛阳这一地理空间之间的必然性关联,让我们获得了阅读唐诗的新视角。
在此次采访中,关于洛阳为什么对唐诗和唐代诗人们如此重要,马鸣谦说:“正式将文学纳入科举考试的必考内容,是从武则天和唐高宗时代开始的,而且就在洛阳。
这使洛阳成为一个文化的培养皿,对天下读书人形成了吸聚效应。
就像现在的北京和上海有很多北漂或沪漂一样,随着一代又一代的人在洛阳和长安这两个都市圈或周边定居落户、繁衍生息,他们的子孙后代又在那里成长,文化教养的基础就这样打下了。
”马鸣谦,生于苏州,祖籍浙江绍兴,作家、诗人、译者。
著有长篇历史小说《隐僧》《无门诀》《降魔变》等。
小说创作外,也从事文学译介,已出版奥登文集译作三种,分别是《战地行纪》 《奥登诗选:1927—1947》和《奥登诗选:1948—1973》,此外还译出了狄更斯小说《双城记》和《松尾芭蕉俳句全集》。
近10年来潜心钻研中国古典文学与艺术,计划陆续写成以唐代诗人杜甫、李商隐、白居易为主题的“诗人传三部曲”。
《唐诗洛阳记》2本正是小说三部曲的真实背景与历史舞台。
从地理空间来观察唐诗新京报:本书的写作缘起,是你和几位友人聊天时“认领”的选题(洛阳之外,还有长安、成都和扬州)。
除了这一原因,选择从洛阳的视点探究唐诗的原因还有哪些?马鸣谦:这本书的缘起确实有些偶然,但回顾起来也不是意外。
当2019年我和柳向阳、茱萸两位诗人聊到这个话题时,我刚把《降魔变》写完并出版。
在准备写《降魔变》之前,我也一直在做“诗人三部曲”(以杜甫、李商隐、白居易为题材的小说)的准备工作,差不多是在2016年前后,我把陈贻焮先生的三卷本《杜甫评传》细读了两遍,起心动念准备“诗人三部曲”的首部。
那段时间我对很多唐代诗人的行迹,主要是对杜甫的行迹非常感兴趣。
你在网上也能看到杜甫的行迹图,从他出生到壮游江南,包括后来游齐鲁、游梁宋,一直到入蜀和出峡,他一直在地理空间的迁移中完成诗的书写。
在这个准备过程中,我对地理空间变得非常敏感,而且越来越发现,诗人生活或旅行的地理空间与创作存在着很强的关联性。
如果我们从地理空间来观察一个时代的文学,比如唐诗,我们会发现,跟乡村比起来,它大部分还是在城市里完成的,或者就是在从一座城市到另外一座城市的过程中完成的。
张定浩兄提名《唐诗洛阳记》入选“行读图书奖”六月榜单时所写的一则评语把这一点揭示得比较明白,他说:“当代流行为城市作传,这本书也可称为一本别开生面的洛阳传,它提醒我们注意,中国的古典诗歌和大城市的关系比我们想象的要深厚。
”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触到了我写出这本书的部分用意。
《唐诗洛阳记:千年古都的文学史话》,马鸣谦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22年4月。
我本身的写作和翻译是比较跨界的,古今中西都有涉及。
我曾读到翻译引进的《伦敦文学地图》《巴黎文学地图》以及《伦敦传》这样的书。
另外一个外部刺激来自日本,日本有非常多汉学家和作家会写到中国历史题材,我一直在观察他们在这方面的优点。
日本同题材的写作都要比我们早,研文出版就出过植木久行写的《唐诗的风土》,这本书就跟文学地理有关,植木久行在讲谈社学术文库还出过一本《唐诗岁时记》。
相比而言,我国作者在这方面的写作意识是比较落后的,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外部刺激。
要知道,“风土”和“岁时”这两个文化观念本就来自中国本土,只是我们忘失已久。
我以前曾讲过,自己的很多写作是以耻感为出发点的,本国古典文学里那么好的写作资材我们没有去用,太不可思议了。
无论从私心还是公心来讲,我都觉得有必要填补这一空白。
另一方面,回顾我们的古典文学,古代文学史都是跨朝代、大时段的,单独的唐诗文学史好像不多,只有施蛰存先生的《唐诗百话》相当于做了一个开创性工作,非常难得。
有关唐代的城市文学史好像也没有,有关长安和洛阳在唐代文学史中的影响和地位,有零散的单篇论文,但从整体来看似乎也存在着一个空白。
为了解这两座唐代都市的空间,我细读了清代学者徐松的《唐两京城坊考》,徐松的这本书是开山之作,他发心写这本书的目的在《自序》中就已挑明,是为了“吟咏唐贤篇什之助”,他把它理解为工具书,他有明确的写作对象,即唐诗的读者们:你们不是喜欢唐诗吗?你们可能对诗里写到的空间都不了解,那我来帮你们调查清楚。
要写成这样一本书,当然需要比较综合性的文化学养。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觉得现在真的有必要打通各个彼此相隔的领域,我自己就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把城市地理的内容与唐诗文学贯通起来。
徐松《唐两京城坊考》载《隋唐洛阳城图》。
有关写作用意,我还想强调一点,这套书分上下两卷,文字量很大,之所以会如此铺展开来其实也带有我的另一个写作意图。
这里分享两个词,一个是scenario,有“情节”“场景”“前景”的意思,也就是视觉性的方面,我要写的东西我自己必须要看到(写小说时也是如此)。
还有一个是panorama,是“全景图”的意思。
确定好写作题目后,我花了大量时间来搭设这本书的scenario和panorama,我要想象并看到它的全景。
我觉得自己找对了目标:相比长安,洛阳真的是唐诗发达繁盛的一个培养皿,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文化动力

  • 收藏

分享给我的朋友们:

上一篇:股价屡创新低,冠中生态多位大股东解禁后“疯狂抛售” 下一篇:天燃气热水器选购注意什么 天燃气热水器的禁忌是什么

一键免费领取报价清单 专享六大服务礼包

装修全程保障

免费户型设计+免费装修报价

已有312290人领取

关键字: 装修百科 装修咨询 装修预算表

发布招标得免费设计

申请装修立省30%

更多装修专区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