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长竖、一短横组成的十字架我们并不陌生,耶稣被钉十字架也是大家耳熟能详的故事,这是基督教十字架符号的起源。
最近,在马德里的圣弗朗西斯皇家圣殿(San Francisco El Grande),也就是“圣方济各圣殿”里,我见到了一个“与众不同”的十字架。
圣殿位置这个符号在基督教(新教)中并不常见,查阅资料之后得知,原来这种十字架叫做“耶路撒冷十字”,在耶路撒冷很常见,也常被用作天主教上帝时间(Kairos)静修的象征,每个参加者都会在该静修结束后获得该十字的挂饰。
耶路撒冷十字由5个十字构成,中间一个大十字被周围四个小十字环绕。
据说这四个小十字象征着四福音(玛窦福音、马尔谷福音、路加福音、若望福音),或者代表基督的福音从耶路撒冷传出的四个方向。
五个十字整体上也象征耶稣受难的五处伤口。
此外,也有人认为五个十字代表着最初的五大基督教会。
第一次十字军东征的时候,教宗乌尔巴诺二世将一面带有此标志的旗帜给予了十字军战士,从此这个符号成为了“耶路撒冷圣墓骑士团”的纹章,因此它也常被称为“十字军十字”。
不过,十字军的军团的纹章有很多,不同的军队战袍上的十字符号也不太一样。
这一点,在电影《天国王朝》中也有体现。
耶路撒冷十字拉丁十字/基督教十字马耳他十字/燕尾十字去年在马耳他旅游的时候,带回来了一个身着马耳他十字战袍的骑士摆件。
这个符号的十字收尾很像燕尾,因此也被称为燕尾十字。
现在的格鲁吉亚的国旗上,印着的就是一个耶路撒冷十字。
教宗权杖受到耶路撒冷十字的启发,我回去翻了翻老照片,又发现了一个“造型别致”的十字。
这是位于马耳他戈佐的塔皮努教堂(Ta' Pinu)。
教堂顶上的十字架有三道横杠,这种十字架我们并不常见,因为他是教宗的专属纹章,有时候会用在教宗权杖之上。
但是教宗权杖现在也很少用这种了。
塔皮诺教堂之所以能够用上这个纹章,我猜测跟教宗对它的“破格升级”有关。
传说在1883年,一位妇女在教堂外听到了圣母的声音,随后这里便成为了朝圣的中心,于是罗马教宗便把它升级为大教堂。
如今这个教堂几乎每天都熙熙攘攘,前来“许愿”的人络绎不绝,因为传说它特别“灵”。
对于圣母显灵这件事情,教堂专门用了一整个房间来展示,不过这个房间并不大,就在教堂大厅的右手边。
四面的墙壁上除了贴满了感谢照片之外,还挂了许多婴儿的衣服,显然人们是把圣母当做“送子观音”了。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义肢、拐杖等也挂在墙上,这些都是圣母帮助人类战胜病魔的“证据”。
Ta' Pinu全景有资料显示,与基督教十字架有关的纹章有几百种,我不禁为自己的孤陋寡闻捏了一把汗。
好在还有时间,可以继续边走边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