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稿丨森森编辑丨Gaga审核老师丨曲晓艳“TA,emmm……怎么说呢,人算是很体贴的吧。
”当知道别人是这样评价你的,你是由衷地欣喜,还是心累的同时长舒一口气?心理学上,Braiker (2002) 将“总是把他人的需求放在第一位,努力地让除自己以外的其他人高兴”的个体称之为讨好者(people-pleaser)。
讨好者总是在不自觉地取悦着其他人,别人的事情似乎永远是最紧急、最重要的。
01 小心翼翼地活着拒绝别人就觉得自己犯了天大的错;编辑信息的时候总是反复斟酌自己的措辞和表情,总怕说错话惹对方不高兴;因没有秒回信息而心存愧疚;因担心被拒绝,自己从不敢开口要求,但对别人的要求总会拼尽全力地满足;网购时通常自己看评论看尺码看说明,能不找客服就不找客服,买回来后就算不满意也不会去退货,自己忍忍就算了;……讨好型人格,更多的是指一种带着讨好的行为模式,这种模式大多数是潜意识的,就像身体里有一个“讨好模式”的开关,会瞬间被某些人和事触发。
01 内心敏感,尤其是对他人的感受和想法敏感地察觉到对方的需求,并随时准备,恰好地满足对方,获得别人的认可和接纳、喜欢与称赞;做任何事情都小心翼翼,有时会为了满足对方委屈或压抑自己的需求。
这种敏锐和细腻似乎是与生俱来的,运用起来特别娴熟,就像是动物的生存本能。
02 特别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敏感的背后是脆弱。
非常在意他人的评价,很害怕别人的失望、否定、指责、不满、抱怨,生怕自己做了什么别人会不喜欢,不赞同,从而严重忽略自己。
03 害怕冲突,不敢拒绝和提要求害怕说不,不懂拒绝,被人占了便宜也会选择默不作声。
一旦关系中出现矛盾冲突,宁愿自我牺牲,也不会表达自己的诉求,担心一旦拒绝,与别人的关系就会破裂,会给别人添麻烦,成为别人的负担。
很多合理的要求也不敢提出,觉得自己不值得对方的理解和接受。
04 缺乏界限和原则抬高别人,贬低自己。
靠一味地忍让来保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往往没有原则和底线。
做任何事情都以取悦他人为目的,既守不住界限,允许他人在自己的生活里指手画脚,又经常突破别人的界限,渴望建立亲密关系却往往因为对方不能满足自己的期待而受伤。
讨好者总觉得自己别无选择,只能改变自己、迎合他人,因此总是藏着各种秘密,十分保守,而且充满愤恨。
他们装成完美情人,但是他们内心的情感黑暗许多;他们可以赞成自己讨厌的方案,但是由于勇气不足、不善于及时表达自己真正的需求和想法,常常使身边的人感到困惑。
在讨好他人的过程中,讨好者会将注意力、心理能量都向外投注,紧密而小心地关注对方的需求并快速准确地满足对方,从而获得对方的喜欢和接纳。
这样会导致自我存在感的弱化,压抑或忽视自我需求,逐渐丧失自我。
02 源于害怕不同于那些为了名利阿谀奉承、讨好献媚的人,讨好者的迎合是源于对让他人不悦的害怕。
美国教育学家米基·法恩认为,讨好型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