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业主在签订家装合同时,由于装修涉及的条款和法律纷繁复杂,难免会忽略一些细节,但有可能就是这些被忽略的细节,犯下大错,落入装修公司的陷阱。签合同是家装的必要环节。花几分钟看看装修百科为业主整理的装修合同中常见的陷阱,避免日后隐患!
陷阱一:故意添加装饰物品
有的设计师故意增加装修项目,在不需要做横梁的地方加个横梁,在不需要的地方有个吊顶。这样装修报价会高很多,设计师的提成也会增加很多。
陷阱二:舍低取高返利
一些建材商和设计师私下约定,只要设计师在设计中使用了他们的材料,建材商最后会给设计师回扣。所以设计师在设计的时候,故意用这些带回扣的材料,让消费者白花钱。
百科提示:你应该对装饰材料市场有个大概的了解。什么材料适合你的新家,零售价是多少?要意识到它们。
陷阱三:虚报面积增加预算
测量面积时也要注意,可能会故意多报、虚报面积,从而增加工程量。比如计算刷墙面乳胶漆时,不扣除门窗面积,或者增加墙面的长度和宽度,都会导致装修预算增加。
百科提示:可以在合同中注明装修费按实际金额计算,多退少补。这样,你在接受工程的时候,就可以再次仔细测量工程的实际面积,并根据这个数据支付工程款。
陷阱四:口头承诺难以兑现
现在很多设计师都爱打“贴心牌”,也就是说,为了吸引业主签单,在前期的沟通中,总是替业主着想,承诺一些赠送的项目,以博取业主的好感。但承诺可能会以材料不足为由而无法兑现。
百科提示:签合同一定要警惕。您必须在合同中明确具体的装修项目、装修的具体要求以及关键项目的施工工艺。口头承诺也要体现在合同中。
陷阱五:文字游戏要价过高
王先生签订的合同中有一条内容是:各类柜、矮柜、吊柜等家具,高度不足1m的按延米计算,不足1m的按延米计算,超过1m的实际按延米计算。很多消费者会误以为“不足一米时按一米计算,超过一米时按实际长度计算”。家装公司所谓的“延米”计算,就是不考虑长度,尾数不足1米时,按1米计算。只是这个“延米”算法装修就让业主多花了不少钱。
百科提示:如果签合同时发现有不懂的地方,一定要仔细询问。如有必要,请设计师将说明写在合同备注中,以防后患。
陷阱六:替换材料质量相差很大
大部分家装公司的协议中都有这样的条款:装修时原品牌材料缺货,乙方可以临时更换同类型材料。如果甲方坚持使用原品牌材料,甲方应对工期延误负责。这一条款给一些不规范的企业偷工减料留下了很好的借口。
百科提示:签订合同时,如遇类似情况,一定要要求装修公司明示更换材料的品牌、型号、规格,消费者可依据此证监督维权。
陷阱7:不签合同添加或删除项目
如果在合同报价中遗漏了一些必要的项目,整个项目不涨价就无法实施。同时,合同中有条款明确规定,工程款要按实际发生结算,否则停工。
百科提示:装修公司对工程量的遗漏、添加、遗漏,已构成合同欺诈。因此,如果消费者在装修过程中增减了一些装修项目,一定要将相关的《工程洽商单》作为附件纳入装修合同中。此外,合同中注明项目的增减必须以“项目洽商单”的形式由双方签字确认,否则不予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