栉龙属最大程度:14米,生活年代:晚白垩世。
化石发现的地方:北美洲、亚洲(蒙古国)。
栉龙发现于北美洲和亚洲,它的头上有一个实心的骨冠,大约有15厘米长。
一些古生物学家认为,这种冠饰可能与能够充气的皮瓣相连。
如果真是这样,栉龙就能发出传得悠远而广阔的呼叫,以此来吸引配偶或者向群体中的其他动物发出危险的警告信号。
人们已经发现了大量的栉龙化石,其中最大的标本来自于亚洲。
副栉龙属最大长度:10米,生活年代:晚白垩世。
化石发现的地方:北美洲。
副栉龙凭借其非凡的冠饰,成为了恐龙时代最出众的物种之一。
它头上的冠饰向后延伸,长达1.8米,末端是一个骨瘤。
它的鼻孔通过中空的管道连接到了冠饰上。
这条管道沿着冠饰一直往上,然后往后弯了下来。
乍看起来,这种奇异的结构像是一种通气管,但它的末端并没有开口,所以应该不是这种用途。
这种结构反而可能会被用到求偶展示中去,发出像雾号一样深沉悠远的呼叫,在几千米以外的地方都能听得到。
副栉龙的前肢比较发达,说明它们大部分时候都以四足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