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前阵子梵高的《星空》又火了一轮,自打他去世,这个世界隔段时间就会关注他一次。
这幅画里用到的一种印度黄,欧洲用了几百年都不知道怎么造出来的,一时兴起还放嘴里品品。
19世纪,有个英国探险家就去当地探索印度黄,看看到底怎么做出来的,结果没人愿意告诉他。
他不想空手回去,就给印度财政部部长写信求助,登门拜访之后,也没拿到答案。
他可不是去聊闲篇儿的,很不满意,他不知道,人家不说是怕欧洲人实在接受不了,有点上头。
再后来,印度表示:我们不出口印度黄了,你们都别买了。
刨根问底,人家很隐晦地说:我们这里牛地位很高的。
然后没下文了,去调查的欧洲人摸不着头脑,这么好赚的钱不香吗?知道了还真不香了,赶紧从嘴里吐出来吧,这印度黄其实是牛的排泄物。
先喂牛吃芒果叶,别的不吃,牛有四个胃,消化能力很强,还会用到很多胆汁。
没有完全消化的芒果叶,牛拉出来是会包含很多胆汁的,一坨一坨的,非常黄,但这还不是最终答案。
最亮眼的黄是从牛尿里得来的,然后经过加工处理和晒干,印度黄就有了。
印度人以为欧洲人白白净净的一定接受不了牛尿提取印度黄,更无法想象画家把颜料放嘴里品味这种事。
他们错了,欧洲人听了一下就接受了:太美妙了。
2为什么欧洲人那么容易接受印度黄,因为他们自己就造出过一种骨螺紫。
咱们看看全世界各国国旗,没有紫色,因为那时候紫色燃料没有被造出来。
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的蓝或蓝紫色只有3种:埃及蓝(硅酸铜钙)、玛雅蓝(天然草料)、中国蓝或中国紫(硅酸铜钡和硅酸)。
罗马人很聪明,发现一种骨螺,这东西会有一些分泌物,提取出来就是紫色,重口味的事来了:把骨螺放在土里,让它们缺氧,然后用一些你能想到的肥料堆里面刺激它们,逼着吐出大量紫色分泌物。
这种东西只能放在海边,海风一吹很是提神啊,太恐怖了。
半盎司染一条罗马长袍,需要25万只海螺给它发酵提炼,虽然有味儿但十分贵重,只有高级贵族、皇室才有资格穿。
(这味儿是一辈子都别想洗掉的……)3这不是一种形容词,而是真的用木乃伊身上的皮肉磨成粉,当药材治病或用来当画画颜料。
当人们发现这东西着色效果很不错,就意味着一群木乃伊无处躲藏了,时间长了埃及也跟印度一样,说:我们不再供应木乃伊棕了,快被你们这些缺德艺术家挖没了,别买了。
后来,木乃伊的身价在欧洲飙升,非常稀缺,贵族还搞主题派对,做开箱游戏,磨成粉做成药或颜料。
4还是欧洲,化学启蒙以后出现了炼金术研究热潮,金属铜、金属铅,炼出来会是很明亮的金属色。
1775年左右,一个叫舍勒的瑞典化学家提炼出来的这种明亮的绿色,里面含有砷和铜,便宜好用产量多。
有一个关于拿破仑的小故事,两种说法:一种说他很喜欢这种舍勒绿,被流放到岛上之后,房间里贴满了舍勒绿色的墙纸,后来得胃癌走了。
一种说他被人陷害,舍勒绿的墙纸是被故意安装上去的,当时已经有工人烂手烂脚了,说明毒性很大。
后来有研究表示:拿破仑居住的岛上,海风大、空气湿度大,壁纸容易发霉,舍勒绿里的砷弥散到空气中,时间长了就让他得癌症了。
5中世纪的欧洲有多窝囊大家肯定都知道了,有一种白色很出名,叫铅白,欧洲贵族女性涂在脸上用的,口味也很重。
怎么做的呢?化学启蒙之前的化学反应主要是堆肥,给牛马堆肥的那种草料一层层铺上,把铅块、铅粉撒上,再放醋,一层一层叠上去,发酵一段时间之后掀开,获得的一种碳酸铅就是白色粉末。
贵族女性把这种东西涂在脸上,即时妆效很漂亮。
第一次用会烂脸,第二次就得厚涂,用这种东西会上瘾,脸会越来越烂,卸妆根本没法看。
6铅白是碳酸铅,还有一种铬黄,含铅量更高,毒性更猛烈。
梵高有一幅《向日葵》就用了大量的铬黄,有科学家研究过,说:梵高每天接触那么多有毒的颜料,而且还有吃颜料的习惯(他是一管一管地吃),越吃越上瘾,铅中毒太厉害,最后攻击到神经系统,加上原生家庭不完美,造成多年挣扎,他就整个人疯掉了。
【编者的话】赶紧看看咱们写毛笔字用的墨水是什么做的:炭烟(矿植物、动物原料燃烧)、胶料(动物胶和植物胶)、添加剂和溶液(水、酒精)主要原料是天然成分,怪不得王羲之吃了没事,咱们偶尔吃一两次也没影响,可以放心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