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珊珊三丫头爱生活、爱摄影、爱旅行、爱美食的驻足点。
很多人对于“潮州菜”的最初印象都是来自潮州“打冷”。
潮州打冷应该是是属于潮州菜中的一个“大众平民化“分支,泛指一般经熟制凉菜为主的潮州大排档所经营的饮食。
做“打冷”的食店与各种高档酒楼不同,没有做工精细和价格高昂的潮州菜,“打冷”是大排档,走的是大众平民路线。
虽然是这样,这些“打冷”食店具有浓郁的“乡味”,潮人非常喜爱,那些在异乡的潮州人,可能午夜梦醒也会想到的家乡味道。
也许是因为这样,念家的潮州人不管走到哪里,为了家乡的饮食,把潮州菜带到世界各地。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来到潮汕地区旅行,又怎么能错过品尝一下这大众平民路线的“打冷”呢?在当地朋友的带领下,珊珊三丫头来到了一间潮州大排档品尝一下“潮州打冷”。
进店,看到所有的菜式全部摆放了出来,虽然没有鲍参翅肚等高档食材,但能见到许多有本土特色的美食:首先看到鱼饭,有巴浪鱼、灰仙鱼、那哥鱼、大眼鸡等,另外还有薄壳、冻红蟹、冻龙虾等;另外还有一些腌制的海鲜,如腌虾菇、腌、腌蟹等;最后还有一些卤水与熟食,如卤鹅、卤鸭、卤猪脚、卤豆干、卤蛋、麻叶……丰富的食材,都是地道的潮味,看到让人口水已经流了下来了。
吃潮州打冷是没有菜牌的,食客站在摆满美食的摊前,连菜名都可以不用知道,看中了就用手指一指食材,就会有人上来帮我们写菜单,有时他们会问一下我们要的分量。
因为珊珊三丫头对潮州菜不熟悉,所以把点菜的责任交给朋友完成了。
当我们找座位坐下,所点的菜就已经开始陆续送到餐桌了,这上菜也太快了。
朋友见我一脸惊讶的样子,就解释:潮州打冷的一个特点就是上菜速度快。
速度可以说比快餐还要快!朋友点了蟹、鱼饼、鱼饭、鱼汤、海草……等菜式,味道清淡鲜美,非常符合珊珊三丫头的口味。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的是“鱼饭”,鱼饭并不是“饭”,而是把鱼当饭,是鲜鱼用盐水煮熟,轻轻卤一下,再摆好冻起来,吃的时候蘸普宁豆酱。
一边吃,珊珊三丫头忍不住想了解一下为什么有“潮州打冷”的说法?其实至今没有一致的说法,但大家可以肯定,这个名字源自于香港,是一种粤语的叫法,若是用潮汕话或普通话,就不是太顺口了。
这时,我分别用粤语与普通话分别读了一次,果然是粤语读起来顺畅多了。
粤语中“打冷”一词,传说是由潮州话“打人”演变而来的。
在上世纪50年代,有人常到餐馆吃霸王餐,团结的潮州人开的餐馆内,发现有人来吃霸王餐,就会用潮州话大喊“打人”,把邻近潮州老乡们都召集起来,一起对付吃白食的人。
逐渐,香港人就将这种大排档称为“打冷”档,将打冷档经营的潮式食物称为“打冷”。
现在,大家说到潮州“打冷”,一定是想到的是潮州的美食,至于起源的说法,是否真实不再过多的考究,毕竟,真正打动人的是那真正的美食。
那么,你有品尝过潮州“打冷”吗?潮州“打冷”中的各种美食,你最喜欢哪一种?你了解过“打冷”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