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中的场景在战争片中经常可以看到,一般做出这样的动作,接下来就是一阵猛烈的炮击,而且可以精确的打击到目标物。
而一般使用这种方法就是为了测量目标物的距离,所使用的攻击武器为迫击炮,一种能够发射弧线炮弹的武器。
一般迫击炮的发射炮弹的初始速度是一样,所以可以通过调节迫击炮的发射角度,就可以准确的知道炮弹的落点。
这个出厂的时候就已经计算好了,什么样的角度能打到多远的距离,都有详细说明。
那么目标的物体的距离呢?这就需要在实战中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测量。
而我们在战争片中看到的伸个拇指就是在测量目标物的距离,这种方法称为跳眼法测距,其实基本原理跟我们天文学上最基本的视差法是一样的。
是军事上常用的测距法,很常见。
实际上就是个相似三角形估算距离的方法,口诀如下:闭左眼、睁右眼,拇指左边对目标;闭右眼、睁左眼,拇指左边跳距离;估算远方实地距,乘十就是观目距。
完全伸展你的右臂,翘起拇指,闭左眼睁右眼,拇指的左边缘去瞄目标,瞄准以后不要动,换一只眼睛(跳眼)。
这时候你就会发现拇指左边缘在目标“跳”了一段距离,估算这段距离。
比如说拇指左边缘在目标那个位置“跳”了4个轿车的车身。
这段距离就是大约20米。
20米乘以10,你到轿车的距离就是200米。
熟练的军人能够把误差控制到10米以内。
——龙牙但是这种算法只是大概,肯定打不准。
要想打准怎么打?先用这个方法测,再打一炮测距。
第二炮打目标后面。
第三炮打目前前面。
第四炮才是瞄准目标打的。
打完这四炮,杨成武命令:收工,回家!小小的拇指测距,小小的迫击炮发射前的动作,其实也包含着深刻的科学。
小时候看过民兵训练小册子,里面有许多的基本战术知识,这个跳眼测距法就是其中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