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是全国首个以行政区划名称命名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更是全国最大竹乡,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一花”——石头开红花赤水,独特的丹霞地貌不适宜普通农作物耕作,却极其适合金叉石斛的生长。
金钗石斛是一种名贵中药材,有“仙草”之称。
生长在多孔的丹霞石上的石斛,根部从空气中吸收水分,不用施肥和农药,被当地人笑称为“懒人经济”。
赤水人,“以石为媒”利用金钗石斛附石而生的特性,充分开发利用闲散荒山荒地,实现金钗石斛种植不占耕地、不占良田。
赤水市扶贫办数据显示,金钗石斛产业直接带动4050户12604名贫困群众脱贫致富。
“一竹”——退耕还绿竹2011年,赤水市以竹子采伐后可循环生长利用的特点,选择了“退耕还竹”的生态治理模式,找到了资源建设发展的着力点,当地森林覆盖率不断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改善。
今天的赤水,围绕“一棵竹子”已形成完整的竹产业链。
竹笋、竹编、竹雕、竹建材、全竹造纸、竹海旅游……实现几十亿元的总产值。
“一鸡”——竹下乌骨鸡竹林下,也被赤水人充分利用起来。
这些竹林,便是赤水乌骨鸡的家。
乌骨鸡个个都是“武林高手”,每天在竹林里飞来飞去。
在乌骨鸡养殖上,赤水采取“公司村集体”模式发展,带动76户196人,每年分红人均达到145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