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陆夷不久前,自然资源部集中通报了2024年国家自然资源督察发现的80个违法违规重大典型问题。
其中,有10余个案例均涉及乡村旅游问题。
近年来,随着市场下沉、需求升级的大众旅游时代到来,越来越多游客愿意奔赴郊区、乡村休闲观光,感受安静美好的乡村生活带来的别样旅游体验。
发展乡村旅游,已经成为地方旅游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力点,促进乡村振兴和城乡融合发展的新动能。
然而,乡村旅游不仅是一道发展命题,还是一道生态命题、安全命题,决不能建立在牺牲生态环境、牺牲粮食安全的基础上。
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生态环境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对严格落实和管控“三区三线”再三强调。
综观这些案例,有的随意将流转耕地用于现代农业、乡村旅游开发,有的擅自改变设施农业用地用途用于休闲旅游,有的明目张胆在核心景区内建设宾馆、招待所……种种违法违规行为冲击耕地红线和生态保护红线,危害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此风不可长,必须坚持“零容忍”。
统筹好发展与保护从来不是一件易事。
踩红线、丢底线,暴露出一些地方生态意识淡薄,重发展、轻保护的思想仍然没有转变,为了一时之功、一时之名的“政绩冲动”仍然存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地方政府应增强定力、放远眼光,理顺乡村旅游发展的工作体系,坚决避免耕地“非农化”“非粮化”,切实提升生态系统多样性、稳定性、持续性,让乡村发展含绿量更高、含金量更足。
【作者】 刘艳辉南方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