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厦门为鼓励更多高校大学生来厦就业创业,出台《关于为来厦求职和见习实习大学生提供免费住宿保障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享受累计长达12个月的免费住宿。
大学生在城市拥有“一张床”,才有立足之地。
在不少人看来,该政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大学生过渡性居住需求,提高厦门对求职者的城市综合吸引力。
前程无忧资深职场顾问王剑对中国新闻周刊表示,从劳动力市场供求趋势分析,近段时间厦门的用工需求攀升,今年一季度求人倍率为1.92,环比增长0.58%。
同时,前程无忧人力资源调研中心数据显示,在全国热门城市中,一季度厦门的平均薪酬达9092元,排名第9位。
王剑指出,尽管厦门在吸引人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一些挑战。
其中,购房压力、产业聚集度等是影响厦门人才吸引力的重要因素,这种经济负担可能会限制部分人才选择厦门作为就业地的可能性。
最长可住12个月过去多年,厦门一直是福建人口吸引力最强的城市之一。
早在2010年,厦门就实施了首个引才工程——“双百计划”,为创新创业人才提供最高1000万元的资助。
此后,厦门相继推出了“海纳百川”计划(2013年)、“人才政策新十八条”(2016年)、“人才新政45条”(2017年)、高层次人才安居保障政策(2019年)以及柔性引才政策(2020年)。
2021年又发布了“留厦六条”举措……据厦门市统计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厦门常住人口达到532.70万人,与2000年的205万人相比,增加了约327.7万人。
厦门市。
图/图虫创意然而,近年来,厦门的人口增长速度明显放缓。
根据《厦门经济特区年鉴-2023》中的常住人口数据,在过去的20多年中,除了极少数年份外,厦门的常住人口增长率一直维持在两位数增长。
例如,2013年增加了15万人,2014年增加了23万人,2020年仅增加了6万人,虽然到了2021年有所回升,增加了10万人,但之后再次下降。
2022年厦门的人口增加了约2.8万人,2023年为1.9万人。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发展研究院院长曾刚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厦门人口增速下降和中央对厦门特殊支持政策力度减弱,厦门在体制机制改革力度呈现减小趋势,政策优势度下降有关。
相比其他重要城市,厦门的人口政策在创新性、示范性和引领性方面减弱,使得厦门在争夺人才高地的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他指出,随着内陆地区对外开放程度的扩大,外部环境的巨变以及产业外迁的发生,这是导致厦门对外来人口的吸引力减弱的原因之一。
曾刚表示,我国已经从规模扩张阶段过渡到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厦门的城市发展模式和战略也进行了相应的调整。
发展新的质量生产力、倡导效率优先、密切区域间合作成为规划城市发展的关键词。
这也导致厦门对一般劳动力的需求减弱,城市人口总数增长的基础减弱。
与此同时,近些年各地人才政策频出,厦门不可避免遭遇边际效应递减的境况。
目前,全国已有多个城市出台针对青年人的免费住宿保障政策,保障时间从7天至3个月不等。
在这些城市的免费住宿保障政策中,厦门长达12个月的免费住宿时期相对较长。
例如,杭州的上城区、西湖区、萧山区、滨江区、临平区等地提供最高7天的免费住宿福利,以吸引年轻人留下来。
而苏州早在2022年5月就全面启动了“苏青驿(站)”青年人才驿站项目,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即具有本科及以上学历,毕业前一年到毕业后两年内,在苏州无购房记录且非苏州户籍,来苏州求职面试即可入住“苏青驿”,享受3天2晚的免费住宿,特殊情况或多次来苏求职的,最长可享受14天。
成都也推出了针对青年人才的免费入住服务,全市共建成运营27个青年人才驿站。
针对来蓉和应聘求职的青年大学生,可以申请入住青年人才驿站,单次最多可以入住7天,累计最长可达30天。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成都27个青年人才驿站迎来“客流”小高峰,申请量达到7440人次,入住订单达2999次,与2023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42.3%和24.9%。
具体到厦门,据《实施方案》,12个月免费住宿保障政策适用于毕业3年内来厦求职、见习,且在厦门没有住房的非本市户籍全日制大专及以上毕业生,以及来厦实习的非本市生源全日制大专及以上在校大学生。
符合条件的申请对象按照每人“一张床”的住宿标准保障,原则上两人一间,每间最多不超过3人。
符合条件的大学生可申请累计最长12个月的免费住宿。
免费住宿期间免交租金,但个人需自行承担水电、物业等相关费用。
该《实施方案》还明确了免费住宿退出机制,包括已在厦就业创业的人员、已享受累计12个月免费住宿时间的人员,以及在收到住宿通知后5个工作日内未办理入住且无正当理由的人员等。
据了解,厦门市首批提供的免费住宿床位将超过2000张,安排在湖里区围里公寓,并由安居集团统一负责运营管理。
距离多个商圈范围内不超过3公里。
此外,公寓还建有健身房、招聘对接室等配套设施,并提供创业指导、就业帮扶等特色服务,以提高大学生的入住便利性和满意度。
厦门市住房和建设局介绍称,出台这项政策的初衷主要有三点:解决大学生过渡性居住需求、完善厦门住房保障政策体系,以及提升厦门城市综合吸引力,吸引更多大学生选择厦门作为就业创业目的地。
曾刚指出,这项政策是为了扭转厦门城市人才吸引力减弱、增强城市活力而采取的重要措施。
他认为,只有增强城市的人才吸引力和扩大人口规模,才能提升市内外社会各界对城市未来发展的信心。
厦门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教授丁长发向中国新闻周刊表示,厦门生活成本相对较高,因此,对于这个政策能否增强城市的吸引力,他认为还需要实践的考验。
根据此前发布的《厦门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年)》(草案),到2025年,厦门常住人口规模要达到600万人。
然而,从目前的增长趋势来看,要实现这一目标仍面临一定的困难。
专家:应采取更多激励措施丁长发认为,厦门作为一个具有多区叠加政策优势的城市,拥有经济特区、自贸区、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和保税港区等政策支持。
此外,厦门在环境、气候、城市品牌度和营商环境方面表现出色。
不过,丁长发指出,人才政策的落实还需要建立在城市的综合竞争力基础之上,最终取决于产业发展、就业机会、经济水平和营商环境等多个方面因素。
据《厦门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23年厦门第二产业增加值2867.94亿元,下降2.8%。
值得注意的是,该公报中提到,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上年持平。
同时,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452.64亿元,比上年下降17.1%。
厦门2019-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