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茶帝,邀请专业人士为茶友答疑解惑。
我们的原则是:不忽悠,不卖弄,不恶意攻击,不刻意美化,只是客观、中立地回答您的问题。
即使是一些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我们也会尽量做到客观。
前几天,茶友“漠然”在公众号上问懂茶帝:“经常听人说到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一说,岩茶、单丛、铁观音都有这种说法,想知道这种外观是怎么形成的?”是的,除了白毫乌龙之外,大多数乌龙茶都有“绿叶红镶边”,这也是鉴别乌龙茶品质的重要因素。
业界一般认为,从晒青到晾青和摇青,最后形成所谓“三分红七分绿”的叶片特色。
例如铁观音,就有“青蒂、绿腹、红镶边、三节色”之称。
那么,乌龙茶的“绿叶红镶边”是怎么形成的呢?为了便于理解,小懂特地做了一张图,可以直观地看清“绿叶红镶边”的形成过程。
亲们,先来看图,小懂再给大家讲解。
▲乌龙茶“绿叶红镶边”行程示意图(点击可查看大图,懂茶帝制图,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一、叶绿素变化乌龙茶的做青过程中,叶绿素及其各组成部分也大量减少。
据湖南农学院张杰等人的测定,做青结束,叶绿素总量比鲜叶大量减少,仅摇青过程就减少了14.08%。
此外,在做青过程中,各部位的叶绿素均有不同程度变化,叶绿素a在叶心和叶缘都降解明显,而叶绿素b在叶缘部位降解明显。
pH值在做青过程显著下降,且叶缘pH值下降迅速最终明显低于叶心,pH值的这种变化趋势对叶绿素含量的变化有一定影响。
第二、多酚类物质的氧化鲜叶采摘后脱离树体,但其内部仍进行着呼吸和氧化等一系列酶促变化 ,在随后的晾青、晒青和摇青工序中, 由于水分的逐渐丧失,细胞膜透性增大及叶细胞的部分破损,使各种晦促反应得到进一步加强,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多酚类物质的酶促氧化。
▲手工摇青(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