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走街串巷,见到最多的是院门上的辅首,辅首又称门鼻儿。
辅首虽小,它蕴含着极其丰富的功能演变历史。
宫门口二条,摄于2021.11.15商周出土的陶器和青铜器带有两种形式的辅首。
一种是作为祭祀工具上的花纹,辅首具有宗教色彩;另一种是有提携搬运功能的提手,辅首有了实用价值。
从汉代开始,辅首彻底转为实用工具,人们可以用它来敲门、叩门和挂上明锁。
宫门口三条,摄于2021.11.15在古代严格的官位制度之下,官阶高的群体社会地位就高,反之社会等级就低。
作为官员门面象征的辅首,人们对铺首的外观奢华程度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它逐渐成为了身份等级的象征。
在铺首的外观造型上,皇家多用龙头作为装饰,取真龙天子之意,达官贵族一般使用狮虎或者神话中的猛兽,三品以下官阶的官员不能使用兽面铺首,直接是底座加上锡环。
妙应寺东夹道,摄于2021.11.15当下,我们见到的各式各样辅首早已摆脱了古制约束。
铺首也被赋予了镇宅辟邪的功能,铺首上兽的造型大都是怒目蹙眉,大张阔口,露出利齿,面目凶狠,以螺狮造型为主。
妙应寺正门,摄于2021.11.15东廊下胡同,摄于2021.11.16白塔寺东夹道,摄于2021.11.17白塔寺东夹道,摄于2021.11.17白塔寺东夹道,摄于2021.11.17白塔寺东夹道,摄于2021.11.17西四北头条,摄于2021.11.17西四北头条,摄于2021.11.17菊儿胡同,摄于2011.11.19沙井胡同,摄于2021.11.19小菊儿胡同,摄于2021.11.17雨儿胡同,摄于2021.11.19大石碑胡同,摄于2021.11.25大新开胡同,摄于2021.11.25千竿胡同,摄于2021.11.25三座桥胡同,摄于2021.11.25金奖胡同,摄于2021.1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