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去年中国游客到日本搬回不少马桶盖之后,智能马桶也一炮而红。
据说,国内智能马桶的市场培育时间缩短了至少5年,销量猛增。
虽然媒体都说了,日本的马桶盖其实大都是产自中国浙江,国产跟外资品牌相比,质量并不会差。
不过看到下面一则抽检报告后,大概很多人不会那么“安腚”了。
日前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份抽检报告告诉我们,在抽检的智能马桶产品中,有四成不合格。
大部分问题集中在耐热耐燃性能上。
换句话说就是,智能马桶有火烧屁股的风险。
1将近4成耐热耐燃不达标日前,国家质检总局对国内15个省(市)45家企业生产的45批次智能马桶盖抽检,结果居然18批次不合格,占比40%。
产品质量问题主要集中在耐热和耐燃不达标、安全水位技术不过关等。
其他的咬咬牙也就忍了!但耐热耐燃性能都没达标,这可是关乎屁屁命运的大事好不好?国家质检总局说了,耐热和耐燃是电器安全标准的强制性要求,如果非金属材料的耐热耐燃性能不符合要求的话,产品出现故障或者过载时,有可能会发生冒烟、起火等事故,直接危害人身安全。
但是18批次不合格产品中,17批次坐便器的坐圈材料耐燃检验不合格。
主要是因为企业在坐圈生产过程中,压根就没添加阻燃剂或没足量添加阻燃剂。
那么问题来了,没有足量添加阻燃剂在智能马桶界,当真是普遍存在的现象么?中国陶瓷工业协会智能卫浴分会秘书长黄芯红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采访时是这样解释称:由于之前国内智能马桶都没有这样检测过,厂商对相关标准并不是很熟悉。
耐热耐燃的要求本来也不在智能坐便器国标里面,是引用的家用电器的标准。
“主要是因为企业对这个检测标准不是很了解,我们去年也在行业里就这个问题组织培训,学习标准。
日后这种情况会越来越少。
”黄芯红表示。
黄芯红告诉记者,由于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产品的附加值也越来越低,企业不加阻燃剂也有出于成本的考虑:加阻燃剂带来的成本远不止阻燃粉那点钱,还会涉及到技术问题、模具成本问题。
简单来说,加阻燃剂需要调整新的生产配方,需要开新的模具。
如果技术不过关,加阻燃剂还会导致成品有斑点。
开模具的成本可不低,综合下来,如果加了阻燃剂,估计每只马桶的成本至少要贵十几二十块钱。
所以咯,一些小的企业为了节约成本,就选择不加。
“也不是说阻热阻燃不达标就一定会发生安全事故,只是有这种风险。
”黄芯红说。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披露的信息,大品牌未必就可靠。
这次耐热耐燃不达标的品牌就包括佛山新明珠旗下冠珠、德国贝朗、阿波罗等知名品牌。
冠珠卫浴市场推广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暂时没时间回应,过一阵子会出一份官方声明。
2马桶起火不是开玩笑我们很少听到马桶起火的案例,但这并不代表没有。
先说个远的吧,2007年《北京晚报》就曾报道,日本TOTO宣布召回16万台“Z”系列坐式马桶,因为在一年内,TOTO接到3起起火投诉,26起冒烟投诉,TOTO发言人很坦白,“起火位置恰好在使用者臀部下面。
”这数据,这说法,细思极恐有木有?在国内,马桶自燃事件年年都有,从不缺席。
2012年,江西萍乡市民邓先生在自家自动加温的高档马桶如厕的时候,马桶突然冒烟还伴有火苗,差点烧伤了臀部。
2013年8月,《南方都市报》报道,东莞一位女土家里一款智能马桶发生自燃,五六百平方米豪华别墅内的大小物件,都被烧焦后马桶盖产生的黑色灰尘所覆盖,据这位豪宅女主人估计,损失超过30万元。
虽然人不在家没伤到,但财物损失已非一般人所能承受。
2013年,山东一位朋友家里的坐便器也发生自燃情况,他说,如果自己晚半分钟就要把屁股给烧了。
2014年,西安市民袁先生早上买菜回来发现家里浓烟滚滚,卫生间的智能座便器就这样“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地着火了。
就在几个月前,江苏广电总台城市频道又曝出了一则发生在南京的智能马桶自燃事件。
据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去年一整年,国内智能马桶的销售同比增长20%~30%。
黄芯红告诉《每日经济新闻》(微信号:nbdnews)记者,智能马桶起火的案例在国内不多。
引起马桶起火还有电源线连接、内部线路布线设计、电路短路等其他原因。
之前箭牌卫浴一位品质总监在接受本报采访时也曾表示,出于成本考虑,大部分生产企业都没有做成品检测,成品检测工作都是不严谨的。
所以,各位想买智能马桶的读者,选择品牌之前,记得去质检总局核对最新名单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