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家疃村位于南黄镇驻地西北部7公里处,牟浪公路南侧。
东临凤西庄村与母鸡屯村,西毗归仁村,北接湾头村,南濒南山。
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属丘陵地带。
有山峦800亩,耕地600亩,其中泊地300亩,山地500亩。
全村居民137户,365人。
2010年获“威海市文明村”称号。
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宫姓从文登柳林庄迁此定居建村,称宫家庄。
清光绪六年(1880年),王姓由南黄北塂迁入。
1980年更名宫家疃。
主要姓氏为宫姓。
宫家疃村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早在1935年就有共产党的地下活动,1939年1月建立村党支部。
革命战争年代先后有8人为国捐躯。
其中有早期共产党员王书云等5人均在抗日战争初期牺牲。
宫家疃村经济以粮油种植业为主,农业经济作物占有很大比重,兼有蚕果业和饲养业。
盛产小麦、玉米、花生等农产品,以大姜、草莓、土豆为特色种植业。
在上世纪,饲养业较为发达,村集体曾创办过养殖厂。
如今村中小商店遍地开花,有小超市、家电维修等小型商业网点。
村庄南面山中有山鸡、野兔等多种野生动物,野生植物主要以松树、洋槐为主。
几百亩山峦树林茂盛,空气清新,一条清澈的河流自西南向东北在村西绕村经过,是旅游休闲、养生的好去处。
在村庄的西北角,有一座多年前建造的寺庙。
宫家疃人重视文化教育,在不同时期村中有过村办学堂,许多人参加革命较早。
文化的繁荣推动了文艺的发展,村中会吹拉弹唱的人才辈出,经常聚集在文化广场进行小型的娱乐演出。
村中建有文化广场、农家书屋。
村中喇叭播放戏曲、新闻。
常有老人三五成堆,读书看报听戏,文化氛围浓厚。
1993年,村集体筹资修建进村路一条,直通牟浪公路,方便村民出行,进村的客户商贩显著增多。
2008年,对该道路进行了路面硬化。
2010年,宫家庄村开始进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环境得到极大改善,村里主要街道基本硬化,道路两旁栽满花草树木,建设社区广场一座。
全村新型社会养老保险和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100%,邻里间相互帮助,婆媳间相处融洽,尊老爱幼,家和子孝社会主义新风尚悄然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