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7月25日讯 2000年悉尼奥运会,奥运圣火第一次下水,在大堡礁海水中持续燃烧3分钟。
而在2014年索契冬奥会,火炬更是被送到冰冷的贝尔加湖中传递了5分钟。
奥运圣火为什么能在水下燃烧?2014年索契冬奥会水下火炬传递 | 图源:Sochi2014燃烧的必要条件是可燃物、助燃剂(通常是氧气)和达到着火点的温度。
而水灭火靠的是破坏后两个条件,盖住可燃物把氧气隔开,还把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所以只要补足后两个条件,水下燃烧就不成问题。
水下缺少氧气,那就人为制造补充;水下温度低,就用足够剧烈的反应维持高温。
特殊的燃料可以满足这些条件,它们通常混合了多种易燃物,例如镁粉、铝粉等粉末状固体燃料,以及丙烷、丁烷、氢气等压缩气体,再配上充足的制氧剂供氧。
装上这些特制燃料的奥运火炬在水面上点燃后下水,此时剧烈的燃烧反应能使火焰达到2000摄氏度以上的局部高温,喷涌而出的高压炽热气体就像一个无形的保护罩,阻止水流入侵,从而维持燃烧。
闪电新闻记者 高亚南 整合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