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鱼奶爸日记原创,欢迎个人转发和分享去年春节由于特殊原因,大家都被困在家里,本以为是休息的好时机,可父母们万万没想到,还要和家里的“熊孩子”一决高下。
傅首尔曾说过:一个小孩子能干什么呢?他干不了什么,但他能让你什么都干不了。
相信大家都能体会到这句话背后的无奈,比熊孩子拆家真的和二哈拆家有一拼。
组图带你看“熊孩子”有多嚣张小孩子能有什么坏心思呢?他不过是想看看纸抽里还有多少张纸罢了,乖乖的,不哭不闹,还没有一点危险,这些纸也一样能用不是吗。
作为妈妈真的不应该生气,完全应该为孩子的乖巧懂事感到欣慰。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看到这一幕哪里还有母慈子孝?心中满满的,都是在想如何把这“熊孩子”塞回肚子里。
孩子不该把纸抽出来浪费,那洗澡爱干净总没有问题的吧?比如这个小宝宝,面对妈妈的询问,孩子一脸天真的说“妈妈我要洗澡了”。
而妈妈只能一脸苦笑,真不知道这孩子洗洗还能要吗?专家说,没有什么能比孩子的创造力更重要了,家长要给孩子足够的创造空间。
现在妈妈只想问专家,孩子的创造也包括“人脸绘画”吗?而更令宝妈无语的是,两个孩子似乎觉得自己非常有趣可爱,笑得不能再开心了,他们不知道,老母亲要把他们脸上的画洗干净要多辛苦。
见过二哈咬沙发拆家的,那你见过熊孩子拆墙吗?现实生活中就有这样这种战斗力超强的孩子,姐弟俩真的把家里的墙拆了。
女儿说得没错“妈妈不怪我和弟弟,是墙的质量太差了”,我竟然觉得孩子说得有道理,墙体的质量确实不怎么样。
这张图代入感真的太强了,我已经开始怒发冲冠了!“熊孩子”拆家的场面,看了让人火气骤升,宝妈们都很有代入感。
老父亲和老母亲每天为了生活不断奔波,可回到家还要面对这样的神兽,血压想不升高都难。
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破坏行为”呢?1)处于敏感期每个孩子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不同的敏感期,而在敏感期里的孩子,通常会表现出奇怪的行为,比如秩序敏感期的孩子更喜欢有规律的事,空间敏感期的孩子就会喜欢各种狭小角落……当孩子出现这些“熊行为”的时候,很大程度上说明孩子正在度过某一个敏感期。
2)好奇心驱使低龄孩子的好奇心都是比较重的,对未知事物都有想要探究的好奇,而在好奇心趋势下,就会展开一系列“行动”。
以他们现有的认知,其实也正是探索世界的过程,虽然可能会给家里添乱,但孩子却能在这一过程中有所收获。
面对熊孩子,父母应该在怎么做?1)引导是关键其实这时的孩子并没有家长想得那么不懂事,打骂也不一定能保证孩子不再犯,因为孩子处于这样的时期,有这些破坏性行为是正常的。
家长对待孩子的这种行为如果打骂,只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阻碍其求知欲和创造力。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先控制自己的情绪,询问孩子这样做的原因,进而告诉孩子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如果孩子真是因为好奇心,那父母要尝试给孩子讲其中的道理,让孩子通过自己的探索学到知识也有意义的。
2)保护安全很重要无论是探索还是故意捣蛋,小孩子对安全和危险的界限都很模糊,家长要让孩子尽可能在视线范围内。
家里也要尽量把剪刀、锤子、针、纽扣、钥匙等比较危险的物品,放到孩子接触不到的地方,水电火的危害也要提前给孩子讲好。
如果年龄太小,可以看科普视频或者绘本。
写在最后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的礼物,成长过程中惊喜和惊吓总是相伴的,接纳孩子的所有美好和不足,陪伴孩子健康成长,才是父母最大的幸福。